回覆列表
  • 1 # 文案歡喜地

    好問題。純粹的硬廣好像大家都麻木了,自帶牴觸情緒,而高階的軟文則有四兩撥千斤的神奇魔力,可以讓營銷推廣事半功倍,能寫出這種軟文大概就是大家口中的“月薪30000的文案”。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先給大家分享幾個我眼中經典的軟文:

    1. 梵高為什麼自殺

    這是顧爺漫畫的一篇神級軟文,也是為支付寶做的一篇軟文。

    2. 對不起,我只過1%的生活

    這是漫畫家偉大的安妮創作的一篇軟文,是在推廣自己的快看漫畫APP,效果很好。

    3. 我害怕閱讀的人

    一篇臺灣奧美為天下文化出版社25週年慶做的軟文推廣,廣為流傳。

    4. 一個廣告文案的自白

    營銷人小馬宋為第九課堂做的一則軟文,文案人必看。

    ……

    這些如神一樣存在的經典軟文,是如何抓住使用者痛點呢的:

    1. 好奇心

    標題設定懸念。看了標題,我想知道答案,你會在在心裡問自己為什麼,這是引起興趣。如果標題平白直敘,索然無味,在碎片化時代,是不會有使用者願意花時間在你的內容上的;痛點是什麼,是使用者關注的核心問題,使用者想要從中尋找答案。

    2. 故事性

    越是碎片化的時代,越需要好的故事。好故事有代入感,可以帶來沉浸式閱讀體驗,使用者不會輕易的把你划過去。這需要把產品的某種特性與使用者的生活場景或者經歷建立聯絡,其實很難。以快看漫畫的軟文《對不起,我只過1%的生活》為例,圖文+漫畫的形式,講述自己創業漂泊的故事,很容易在每個人內心激起漣漪。你以為打動你的是別人的故事,其實是你在別人的故事中找到了自己的共鳴、情緒、態度或經歷。

    3. 觸發分享

    具備了以上兩點基本上,就會觸發使用者的分享。因為使用者找到了共鳴和代入感,覺得你很懂我。還有標題很重要,但是純粹的標題黨吸引到的使用者是無法帶來分享的。

    最後,總結一下:

    不妨跳出物質的功能的思維模式,想一想你的產品或者服務能夠跟使用者的哪些經歷契合。除了標題和軟文的故事性,當然還有一些技巧和寫作的結構,這裡不做展開,可以多看看這些經典的軟文,定會對你有所啟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日語中動詞有幾種形態,分別是怎麼變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