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鱉喜歡生活在陰暗、潮溼、腐殖質豐富的疏鬆土壤中,其適應性很強,只要保持一定的溫溼度,各地均可飼養。
一、養殖方法。建飼養坑和立體工廠化飼養。建坑採用長3.5米、寬0.5米的面積,可建坑5座,每座中間用水泥板隔成5層,共25個坑,每個坑面積0.33平方米,坑內放土,飼養坑後面要有靠牆。飼養土可用沙土、粘土或壤土。土壤碎後,摻入少量草木灰,使之含水量達到20%左右。立體工廠化飼養,小規模可用塑膠盆即可,大規模養殖可採取立體多層飼養臺的方式,在房舍內靠牆處砌磚,每層高度掌握在30-38cm左右,層板最好使用水泥板,每面牆壁可建5-7層飼養臺。
二、飼料配置。精料以麩皮、米糠為好;粗飼料以臭椿樹葉、榆樹葉為好,各種青草、菜葉、果皮等也可。1~4齡若蟲,可在飼養土表面放些乾土,將精料撒在上面。5齡以上若蟲及成蟲,可在飼養土表面撒1層3.3釐米厚的稻殼,然後撒上精、青料。
三、飼養管理。地鱉的飼養密度每平方米極限可飼養9千克。因其有吃卵的習性,故密度不能過高。6~9月份,每日餵食,以早晨飼餵為好,其他月份可隔日喂1次。蛻皮時,要少喂或不喂精料。飼養坑內要黑暗,在左上角和右下角各留長度均為3.3釐米的小孔通氣即可。溫度高於38℃時,開啟坑門降溫。冬、春低溫季節可人工加溫飼養,不讓地鱉冬眠,這樣1年能出兩次商品蟲。人工加溫,溫度保持在27~32℃即可。
四、人工繁殖。地鱉要經產卵、若蟲、成蟲才能完成1個世代。雄蟲成熟約需8個月;雌蟲成熟需9~11個月。6~10月為交尾期,雌蟲交尾後1周產卵。人工卵化時,將一陶缽放入大鋁鍋內,然後將卵塊和孵化用泥拌勻,放入缽內。鍋與缽之間加水,給鍋加熱,使水溫保持在32~35℃。40~60天后即可孵出若蟲。
五、採收與加工。為了提高商品率,加工時可把雄若蟲和雌成蟲一樣泡曬。雄蟲除留種外,都應泡曬加工。雌若蟲體重以9~11齡時最高,曬乾率可達40%左右;雄若蟲8齡時的折幹率為30%左右。這時採收經濟效益較高。具體時間是8月下旬至越冬前。鮮蟲經泡死後洗淨曬乾,即為成品。
地鱉喜歡生活在陰暗、潮溼、腐殖質豐富的疏鬆土壤中,其適應性很強,只要保持一定的溫溼度,各地均可飼養。
一、養殖方法。建飼養坑和立體工廠化飼養。建坑採用長3.5米、寬0.5米的面積,可建坑5座,每座中間用水泥板隔成5層,共25個坑,每個坑面積0.33平方米,坑內放土,飼養坑後面要有靠牆。飼養土可用沙土、粘土或壤土。土壤碎後,摻入少量草木灰,使之含水量達到20%左右。立體工廠化飼養,小規模可用塑膠盆即可,大規模養殖可採取立體多層飼養臺的方式,在房舍內靠牆處砌磚,每層高度掌握在30-38cm左右,層板最好使用水泥板,每面牆壁可建5-7層飼養臺。
二、飼料配置。精料以麩皮、米糠為好;粗飼料以臭椿樹葉、榆樹葉為好,各種青草、菜葉、果皮等也可。1~4齡若蟲,可在飼養土表面放些乾土,將精料撒在上面。5齡以上若蟲及成蟲,可在飼養土表面撒1層3.3釐米厚的稻殼,然後撒上精、青料。
三、飼養管理。地鱉的飼養密度每平方米極限可飼養9千克。因其有吃卵的習性,故密度不能過高。6~9月份,每日餵食,以早晨飼餵為好,其他月份可隔日喂1次。蛻皮時,要少喂或不喂精料。飼養坑內要黑暗,在左上角和右下角各留長度均為3.3釐米的小孔通氣即可。溫度高於38℃時,開啟坑門降溫。冬、春低溫季節可人工加溫飼養,不讓地鱉冬眠,這樣1年能出兩次商品蟲。人工加溫,溫度保持在27~32℃即可。
四、人工繁殖。地鱉要經產卵、若蟲、成蟲才能完成1個世代。雄蟲成熟約需8個月;雌蟲成熟需9~11個月。6~10月為交尾期,雌蟲交尾後1周產卵。人工卵化時,將一陶缽放入大鋁鍋內,然後將卵塊和孵化用泥拌勻,放入缽內。鍋與缽之間加水,給鍋加熱,使水溫保持在32~35℃。40~60天后即可孵出若蟲。
五、採收與加工。為了提高商品率,加工時可把雄若蟲和雌成蟲一樣泡曬。雄蟲除留種外,都應泡曬加工。雌若蟲體重以9~11齡時最高,曬乾率可達40%左右;雄若蟲8齡時的折幹率為30%左右。這時採收經濟效益較高。具體時間是8月下旬至越冬前。鮮蟲經泡死後洗淨曬乾,即為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