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陽光語言矯正師

    很多人詢問過兒童口吃的問題,今天科普一下。

    口吃首先是語言節奏出了問題,我們常常稱之為結巴,表現是停頓、卡殼、拉長音、重複等現象,其實相同的表現也可能是不同原因造成的,兒童處在的語言發展和思維認知發展的過程中,大多會出現這樣的表現:想到了表達能力有限或者詞彙量不夠,某些音素髮音困難等情況,而如果孩子語言發展和思維認知發展都正常,只是二者有些不同步,而且也沒造成什麼心理問題,那麼這種口吃現象會隨著孩子的成長很快消失。

    兒童這種生理性口吃其實是大部分孩子會發生的現象,只是有些較輕的,消失較快的甚至家長都沒注意到,一般幾周或幾個月就消失了。

    而大多數人們認知中的口吃,即長期持久的口吃現象多是心理性口吃,心理因素是主因,就像我們也會在某些場合中發言因緊張而產生口吃現象一樣,大多數心理性口吃患者只要與人交流就會產生異常情緒影響說話的節奏,造成口吃,可以說這才是真正的口吃,另外語言習慣也會造成口吃,比如小時候出於好奇心學其他口吃患者說話,形成了語言習慣難以改正,但其實大多數學到的口吃難以改正的主要原因是患者在成長程中深刻認識到口吃對自身的影響時,產生了心理障礙。

    所以兒童口吃中有些情況也是要引起家長注意的,比如孩子口吃時間較長呈愈演愈烈的趨勢、表現出了心理問題或者語言環境中有口吃患者,都有可能造成很大的影響,發展成心理性口吃。

    對於不同的原因,不同的表現我們也要採取不同的策略。

    如果家長突然發現孩子有口吃了,而且可以確定之前並沒有,這基本上不會產生心理問題,家長可以不用幹預,也可以在其他孩子比較放鬆的時候多和孩子說話,還可以帶孩子朗讀,並且培養孩子的自信。要注意的是不要在發聲口吃時以強硬的態度要求孩子重複說甚至打罵,這和學來的口吃還不一樣,如果孩子本來就比較內向,並且覺得自己發生的口吃現象是很嚴重的錯誤,可能會對說話本身產生恐懼心理,發展成心理性口吃。

    而如果孩子已經有心理性口吃的傾向了,或者孩子的口吃是學來的,形成了語言習慣,建議向專業人士尋求建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蔥燒乾豆腐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