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無崖鼂

    後悔死了,馬謖並非紙上談兵之徒,能入諸葛發眼,肯定非等閒之輩,只因對手實在太強大,就連諸葛亮都奈何不了對手,一個馬謖談何容易。更何況戰場形勢瞬息萬變。但殺了一位謀臣,蜀國又損失一位人才,能不後悔?這只是個人一點看法僅供參考。

  • 2 # 同濟天下

    諸葛亮斬馬謖後,肯定是後悔了。筆者這麼說,並不是無的放矢。根據《三國志 馬良傳》記載:謖下獄物故,亮為之流涕。諸葛亮哭了也就代表心軟,後悔了。

    街亭之戰,發生在建元六年,諸葛亮親自率領10萬大軍,任命參軍馬謖為前鋒,鎮守戰略要地街亭。諸葛亮再三叮囑馬謖,街亭戰略位置十分重要,決不能丟失。然而馬謖卻違背了諸葛亮的命令,捨棄水源,上山紮營,且不聽王平的勸諫,最終兵敗街亭。

    那麼,諸葛亮可以不殺馬謖嗎?答案是不行的。街亭一戰對於蜀魏都至關重要,因為街亭的失守,不僅打亂了軍事部署,而且喪失了戰略要地。整個蜀國就處在危險中,人心惶惶。諸葛亮為了安撫朝野上下,不得不用馬謖的人頭,以正軍法。

    諸葛亮此舉意在說明馬謖雖然重要,但任何人都不能把無視軍紀,不聽節度。即使諸葛亮對馬謖十分賞識,二人私交也頗深,但為了給國家和全軍將士們一個交代,不得不揮淚斬馬謖。

  • 3 # 王王54

    揮淚斬馬謖,孔明肯定是後悔的,但又不得不服從軍法。而對手是誰?司馬老鬼,外加大將張郃,誰不忌憚?演義中對此情節多番描寫,王平多次提醒馬謖所犯大忌,馬謖不聽建議也不予採納。最終由於馬謖實戰經驗不足導致北伐潰敗。馬謖自認熟讀兵書不假,尚在年輕但需多培養。而作為蜀國丞相,先是忘記先主託孤遺願,用人不當,自己錯誤後自貶三級。其次軍令如山,嚴軍者必遵紀守法,考慮大局故揮淚斬了馬謖。

    諸葛也有自己的問題,後期太過專注,不注重年輕一輩的培養,魏國地大物博人才濟濟就不多說了,吳國後期比如諸葛誕,陸抗等少將何嘗不是學習培養的?若給予馬謖將功補過的機會,又何嘗不是又誕生一名名將?若國力條件允許的話後期配合姜維一路從漢中出發,另一路兵發祁山那麼北伐成功還是有可能滴!

  • 4 # 9紫氣東來

    應答,其實馬謖是諸葛的好友,馬謖是有才的,許多好的計謀都被諸葛採用,街亭的失敗本身就是諸葛亮用人不當,也可以說並沒有多少人才可用,而計劃不周密,作為一個軍事家要考慮到全域性,預備部隊在哪裡,其實馬謖成了政治的犧牲品,打了這麼大的敗仗總要有人負責的,戰爭就是這樣無情。

  • 5 # 龍鎮

    馬謖失街亭,既是正史裡記載的史實,也是演義中寫得極為精彩的故事,精彩到民間幾乎無人不知。京劇中《失街亭》、《空城計》、《斬馬謖》三齣戲,基本按照演義的套路,三戲連臺,精彩紛呈,也是老戲迷們津津樂道的節目。現在可以肯定的是,失街亭確有其事,空城計則為小說家杜撰。至於斬馬謖,那還真是撲朔迷離。首先要搞清楚的是,諸葛亮究竟有沒有斬馬謖?這個問題當然要問陳壽,可是陳壽本人也語焉不詳,前後矛盾——

    《三國志》中的諸葛亮傳是這樣記載的:“亮拔西縣千餘家,還於漢中,戮謖以謝眾。”分明是斬了馬謖。不僅僅是斬了,還將他的屍首示眾了。可是到了馬良傳,又寫道:“謖下獄物故,亮為之流涕。”這就是說,馬謖被拘禁起來,是在獄中死的。再看向朗傳,“朗素與馬謖善,謖逃亡,朗知情不舉,亮恨之,免官還成都。”馬謖逃亡,向朗因為和他關係好,知情不報,以至於被諸葛亮免官回成都,這便又是一個說法了。當然,我們也可以將這三種說法裱在一起,形成這樣一個故事:馬謖失街亭後,先是逃亡,後來被抓回獄中,再後來被殺掉。如果史實真是那樣的話,陳壽是存心不讓後人好好讀史了。

    東晉史學家習鑿齒在《襄陽記》中,收錄了一份馬謖寫給諸葛亮的絕筆信,信裡說:“明公視謖猶子,謖視明公猶父,願深惟殛鯀興禹之義,使平生之交不虧於此。謖雖死,無恨於黃壤也。”但這封信,也僅僅能說明馬謖沒有逃到諸葛亮找不到的地方,而不能說明馬謖究竟是被斬首,還是在獄中病死,或是在獄中自殺。

    不管怎麼樣,馬謖是死了。如果按當時的情況來推斷的話,諸葛亮殺他的可能性最大——即便不是將他斬首,也有可能令他自盡,算是給故人馬良一點面子。理由是:諸葛亮治軍極嚴,而馬謖罪無可赦。馬謖之罪,一是主觀上違反軍事常識,在山上佈陣,而且不聽王平的勸告,一意孤行;二是客觀上給整個戰局造成了嚴重的影響,以至於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無功而返。

    如果問諸葛亮後不後悔,他應該是後悔沒有聽劉備的話。劉備說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諸葛亮偏偏對馬謖委以大用,所以才會有街亭之敗。後來他強烈要求給自己連降三級,改任右將軍,行丞相事,便是這種後悔的體現。至於斬馬謖,那是勢在必行,不存在後不後悔的問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勿忘我怎麼養成乾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