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科學時評
-
2 # 談科論普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每年評審一次,每次授予不超過兩名科技成就卓著、社會貢獻巨大的個人。
注意,這裡說的是不超過兩名,所以每年最多也就是兩名科學家獲獎。
而2018年也確實只有兩名科學家獲獎,分別是南京理工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澤山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侯雲德。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每年評審一次,每次授予不超過兩名科技成就卓著、社會貢獻巨大的個人。
注意,這裡說的是不超過兩名,所以每年最多也就是兩名科學家獲獎。
而2018年也確實只有兩名科學家獲獎,分別是南京理工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澤山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侯雲德。
2018年,共有兩位科學家獲得國家最高科技獎,分別是南京理工大學教授王澤山,以及國家“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傳染病防治”科技重大專項技術總師侯雲德。兩位都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其中王澤山院士生於1935年,獲獎時82歲,另一位獲獎者侯雲德院士則已經是89歲高齡。值得注意的是,兩位院士都沒有完全退休,雖然不能說仍然活躍在科研第一線,但都在利用自己的閱歷和睿智,服務於科研工作。其中,侯雲德院士更是仍然擔任國家“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傳染病防治”科技重大專項的技術總師。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是2000年正式設立的。從其設立至今,已有29位資深科學家獲獎。每位獲獎者獎金500萬元人民幣,他們在各自的研究領域貢獻極大,重要的是,他們實際上都不僅僅是依靠個體的科研工作來獲得獎勵,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都一個國家重點科研領域的領導者,透過他們的引領性工作讓所在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正因為如此,雖然這些獲獎科學家往往年事已高,但由於其領軍地位,其成果往往仍然是當下的。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特點是,獲得國家最高科技獎的獲獎科學家們,在軍工、航天等領域的比例,要高於以民用為主的醫療、製藥、計算科學等領域。這與上面講的獲獎科學家的領軍作用有關。在航天、軍工、核武器等領域,國家往往要投入巨資發揮科研集團性作戰,在這種情況下,領軍人才往往就更加重要。而在民用領域,相對而言,如果不是重大專項,領軍人才相對少一點,而且由於在民用領域科研成果的衡量是國際化的,相對而言,中國科學家能稱之為領軍的人往往又少一些,這也導致部分年份的最高科技獎空缺,部分年份最高科技獎獲獎者爭議比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