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沙丁科技

    其實,這涉及到科技企業的商業邏輯。

    表面上看,設立售後點是為了提升消費者體驗,但深層挖掘,卻是瞄準消費者的錢袋子,剝奪消費者的“維修權益”。

    按理說,我們購買了科技產品,就享有維修權。如果在保修期,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官方維修,不過尷尬的是,官方售後點基本設在都市,很多小縣城沒有,這就導致維修代價大,難度高。於是只能無奈選擇第三方維修,但是第三方技術水平參差不齊,運氣不好,直接把產品修壞,你連投訴的地方都沒有。

    所以,現在在國外,很多消費者聯合起來,要求科技企業公開維修資料,供應各種零部件,讓第三方能更好的維修產品。科技企業自然不願意,因為這樣容易洩露商業機密和核心技術。所以,科技企業只能不斷的完善自己的售後網路。

    但是,這裡面又有一個矛盾,科技產品都有保修期!

    無論是電商渠道、還是線下渠道,保修期過後,官方售後點會增收維修費用,價格還不低。消費者在權衡維修費用與第三方修好的機率,那麼最佳的選擇就是——重新換新!

    而且有意思的是,科技企業在設計產品的時候,將產品設計得越來越華麗,稍微磕碰一下就破壞整體美感。最典型的就是我們日常使用的手機,外觀精美潤滑,從塑膠到金屬再到玻璃,怎麼脆弱怎麼來,以至於我們明明是被他華麗精緻的外表所吸引,卻不得不為了保護它的脆弱,而戴套、貼膜……

    其中某果為了提升換機率,在更新系統的時候,特意降低舊版本手機的執行速度,逼迫消費者重新購買新機。至於中國產的則不斷加快產品更迭速度,增加新功能,以此吸引消費者產生購買慾望。

    當然最嚴的屬於那種非模組化設計和利用系統最佳化設定配件不相容性,前者將內部配件粘膠在一起,第三方維修根本無從下手;後者則是第三方配件換上去失效,硬體不相容。最後只能乖乖的到官方售後點去維修,要麼就換新。這相當於在變相剝奪消費者的維修權利了。

    實際上,隨著消費電子產品的大量生產,電子垃圾越來越多,對環境產生了嚴重影響,尤其是廢舊的鋰電池,汙染極大。科技企業推陳出新,本來無可厚非,但一味的為了利益而枉顧消費者權益和破壞環境,遲早得不償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兔子最早幾天斷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