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範立欣導演的《歸途列車》,該影片獲得第33屆新聞及紀錄片艾美獎最佳紀錄片獎。
“我就說這輩子我就幹這個事了,這個事太牛逼了。”
1998年,剛進武漢電視臺工作的範立欣,被一本中國紀錄片年度會議紀要所吸引,興奮地讀至次日凌晨,那年他21歲。
高高瘦瘦、相貌俊朗的他,經常給人留下“萌大叔”、“長得太帥不像紀錄片導演”的印象。但他的鏡頭,記錄的卻是最具泥土氣息的真實中國。
/ 哪裡是他們的歸途? /
《歸途列車》劇照
為了尋找合適的拍攝物件,範立欣獨自坐火車去廣州,一家廠子一家廠子地尋找拍攝物件,同時不斷地被人當做騙子、小偷,十次有八次被人直接轟出去。
最終,範立欣遇到了影片中的張哥夫婦,找到了最理想的拍攝素材:
16年前,為了補貼家用,張昌華夫婦背井離鄉去廣州打工。對他們而言,唯一的希望與慰藉就是孩子們有朝一日能透過讀書改變命運。然而,由於他們常年在外打工,無暇顧家,日漸成年的女兒以激烈的叛逆行為宣告對父母的抗議——張琴退學離家,成為新一代的打工妹,從廣州的服裝廠到深圳的夜店,女兒的一次次選擇刺痛了父母的心……
相比於拍攝過程中險些遭遇的踩踏事故,範立欣認為,最殘酷的現實還是資金。
和大部分紀錄片導演一樣,他得自籌資金。範立欣拿出10多萬的積蓄,又借了20多萬;為了省工錢,攝影師是他同事,錄音師是他哥哥。即便如此,到2007年底還是彈盡糧絕。
範立欣當時只覺得,這個題材太重要,承載了很多,砸鍋賣鐵也得拍。
“我希望用這部影片,以及未來用更多的影片給他們一個交待,因為他們為這個國家犧牲和付出得太多,他們也是這個國家的脊樑,理應被記錄下來。”
3年,每年至少5、6個月的跟蹤拍攝,積累成350個小時的素材,最後剪輯為87分鐘的電影。
“希望每個看過這部紀錄片的人能更多地去關注農民工的生存狀態,給予他們更多的理解和支援,哪怕只是在公交車上給他們讓個座。”範立欣說。
"即使是一道最微弱的光,我們也要把它灑向需要溫暖的生活……"
推薦範立欣導演的《歸途列車》,該影片獲得第33屆新聞及紀錄片艾美獎最佳紀錄片獎。
“我就說這輩子我就幹這個事了,這個事太牛逼了。”
1998年,剛進武漢電視臺工作的範立欣,被一本中國紀錄片年度會議紀要所吸引,興奮地讀至次日凌晨,那年他21歲。
高高瘦瘦、相貌俊朗的他,經常給人留下“萌大叔”、“長得太帥不像紀錄片導演”的印象。但他的鏡頭,記錄的卻是最具泥土氣息的真實中國。
/ 哪裡是他們的歸途? /
《歸途列車》劇照
為了尋找合適的拍攝物件,範立欣獨自坐火車去廣州,一家廠子一家廠子地尋找拍攝物件,同時不斷地被人當做騙子、小偷,十次有八次被人直接轟出去。
最終,範立欣遇到了影片中的張哥夫婦,找到了最理想的拍攝素材:
16年前,為了補貼家用,張昌華夫婦背井離鄉去廣州打工。對他們而言,唯一的希望與慰藉就是孩子們有朝一日能透過讀書改變命運。然而,由於他們常年在外打工,無暇顧家,日漸成年的女兒以激烈的叛逆行為宣告對父母的抗議——張琴退學離家,成為新一代的打工妹,從廣州的服裝廠到深圳的夜店,女兒的一次次選擇刺痛了父母的心……
相比於拍攝過程中險些遭遇的踩踏事故,範立欣認為,最殘酷的現實還是資金。
和大部分紀錄片導演一樣,他得自籌資金。範立欣拿出10多萬的積蓄,又借了20多萬;為了省工錢,攝影師是他同事,錄音師是他哥哥。即便如此,到2007年底還是彈盡糧絕。
範立欣當時只覺得,這個題材太重要,承載了很多,砸鍋賣鐵也得拍。
“我希望用這部影片,以及未來用更多的影片給他們一個交待,因為他們為這個國家犧牲和付出得太多,他們也是這個國家的脊樑,理應被記錄下來。”
《歸途列車》劇照
3年,每年至少5、6個月的跟蹤拍攝,積累成350個小時的素材,最後剪輯為87分鐘的電影。
“希望每個看過這部紀錄片的人能更多地去關注農民工的生存狀態,給予他們更多的理解和支援,哪怕只是在公交車上給他們讓個座。”範立欣說。
"即使是一道最微弱的光,我們也要把它灑向需要溫暖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