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590728741155

    須彌山石窟簡介:須彌山石窟:佛教石窟寺,中國十大石窟之一,位於寧夏固原市固原西北55公里寺口子河北麓的山峰上。1982年被國務院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須彌山石窟初創於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間(477~499年),興盛於北周和唐代,是中國開鑿最早的十大石窟之一,也是古代絲綢之路沿線著名的佛教石窟之一,其開鑿規模、造像風格、藝術成就可與大同雲岡、洛陽龍門等大型石窟媲美。歷經西魏、北周、隋唐續鑿及宋元明清各代修葺經營,成為中國古代長安至關外之間規模最大的一處佛寺禪院,歷時已有1500多年。須彌山石窟現存石窟150多座,分佈在連綿2公里的8座山峰上,自南而北大佛樓、子孫宮、圓光寺、相國寺、桃花洞、松樹窪、三個窯、黑石溝8區。北魏石窟集中於子孫宮,以第14、24、32、33窟為代表,多是3~4.5米見方的中心塔柱式窟。塔柱四面分層開龕造像,第32窟塔柱多達7層。第24窟塔柱上層龕內雕刻佛傳故事。北周石窟開鑿工程向北發展,集中於圓光寺、相國寺區域,規模大、造像精,現存主要窟有第45、46、51、67等窟,都是平面方形的中心塔柱式窟。塔柱每面各開一大龕,四壁亦開龕,有的一壁三龕,龕形雕飾華麗。第45窟和46窟是須彌山最繁麗的洞窟。第51窟由前室、主室和左、右耳室四部分組成,主室寬13.5米、高10.6米,是須彌山最大的中心柱式窟。後壁通寬的寶壇上並列3尊坐佛高達6米,雄偉壯觀,在現存北周造像中最罕見的傑作。隋唐時的石窟主要分佈在相國寺以北、以唐代石窟數量最多,一般4~5米見方,沿正壁和左右壁設馬蹄形佛壇,成鋪的造像配置壇上,5尊或7尊,多至9尊,不另開龕。第105窟是一座大窟,俗稱桃花洞,主室內有近6米高的中心柱,柱四面和壁面開大龕,表現出磅礴的氣勢。第5窟(大佛樓)是一座巨大的摩崖造像龕。龕內倚坐佛像高達20.6米,是現存可數的唐代大佛像之一。須彌山儲存著造像350餘身,題記33則,壁畫7處,明代石壁3通,是中國古代佛教藝術史上的一筆重要的遺產,對於石窟藝術和宗教文化的研究,是不可多得的珍貴實物資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歐洲有哪些風景美麗的小鎮適合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