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資料顯示,2018年至今全球論文發表量已達約300萬篇了!面對海量的資料,我們該如何去閱讀?
6
回覆列表
  • 1 # 蘑小菇帶星星活性

    大部分研究沒有什麼新的洞察。比如看一眼標題就猜到它的套路和結論的研究。

    所以增加判斷力知道什麼樣的研究有價值,什麼是創新什麼是跟進,由此忽略重複的、不精確的或者沒有新洞察的研究,建立自己的知識框架,不斷填補新的空白,特別是自己困惑的那些問題的空白,很重要。

    比如我重點關注介觀的神經科學。我對情緒、解剖、神經環路、本能行為、精神疾病、神經系統疾病、遺傳、認知的型別已經很瞭解了,我就會在接下來重點關注記憶啦。海馬分割槽啦。時間時序的神經啦。微環路啦。動力學以及連線組(連線組研究重點關注動力學)。

    而我不看的研究就比如:

    腦電預測閱讀、核磁預測閱讀、功能連線組預測閱讀。

    或者某某新通路被發現,有望給某某病帶來新治療方法。

    或者某某核磁提出了某某“新”的認知模型。

    某某環路功能被進一步證實。

    人工智慧進一步處理了某某資料。

    這類研究除非發表在cns雜誌,否則幾乎沒有新的洞察。至多在細節上推進了一步而已。

    質量好的研究就比如能夠發現小腦怎樣參與認知決策,在認知決策中加工了怎樣的資訊;背內側頂葉和大腦中線結構如何以自己為座標進行高階認知;紋狀體在時序加工和認知監督、執行當中的功能(以往人們只知道紋狀體參與運動,所以這些研究有新的洞察);疼痛為什麼是一種全腦的反應;抉擇怎麼被強化學習賦值;杏仁核在情感當中和情景加工有關,不直接決定情感(舊有的研究只知道杏仁核和恐懼相關);成癮的本質是一種強化學習,而不是爽;情感不僅僅是一種感受,而且它操縱出一種認知。

    這些研究都是很前沿質量很好的。

    有一些研究很基礎但是也值得看,比如大腦活動怎樣影響膠質細胞進而影響血流,理解它能夠更好地理解腦活動成像。簇放電、自突觸怎麼樣影響神經網路動力學,這些研究能加深對腦電的意義的理解。

    總而言之,還是需要建立和更新自己知識框架,增加判斷,不看吸引眼球的壞研究。(比如孤獨症是男性化特質的極端表現,這就是一個吸引眼球經不起推敲的壞研究。)

    要思考什麼樣的文獻能給人知識體系的有證據的更新,能給人帶來新的洞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突然有人對你表白,說他喜歡你是什麼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