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599568303807

    脊髓灰質炎是一個古老的疾病,是由脊髓灰質炎病毒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臨床表現主要是發熱、上呼吸道感染、肢體疼痛為主,部分患者可發生弛緩性麻痺並留下癱瘓後遺症。在廣泛使用疫苗前本病多發於嬰幼兒,故俗稱“小兒麻痺症”。

    脊髓灰質炎疫苗分減毒活疫苗及滅活兩類,減毒活疫苗又分液體型與糖丸型,英文簡稱OPV,糖丸就是將減毒活疫苗製成糖丸供受種者口服,中國於1961年正式生產脊髓灰質炎減毒活疫苗液體型,1963年研製成功糖丸型;

    而注射用疫苗則是指滅活疫苗,英文簡稱IPV,美國於1955年獲准上市。2015年,由中國位於昆明的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生物學研究所自主研發脊髓灰質炎滅活疫苗正式上市,這是全球首支用減毒株製備的脊髓灰質炎滅活疫苗。

    OPV與IPV為人類控制脊髓灰質炎均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兩者比較則各有利弊。

    OPV為口服,受種者依從性好,且價格低廉,可誘導腸道免疫及產生血液中和抗體,透過誘導腸道免疫,降低病毒傳播效率,並可透過向接觸者及社群傳播獲得群體免疫。但弊端是可出現罕見的疫苗相關麻痺病例(VAPP)及脊髓灰質炎疫苗病毒衍生病例(cVDPV),並透過VDPV傳播造成脊髓灰質炎流行的危險。

    IPV由於是滅活疫苗,注射後無嚴重異常反應,能防止病毒潛在突變及毒力回升,可用於免疫功能缺陷者,可與其他抗原混合製成聯合疫苗。主要缺陷是僅誘導產生血液中和抗體,不能誘導腸道免疫,降低病毒傳播的效果低,且價格較昂貴。

    鑑於上述兩種疫苗的特性及利弊,在全球證實脊髓灰質炎野毒株的未被阻斷前,各個國家結合疫苗生產供應及經濟承受能力,可繼續使用OPV;在脊髓灰質炎野毒株傳播已阻斷,無本土脊髓灰質炎野定做的國家,為避免發生VAPP及cVDPV,使用IPV是今後必然趨勢。

    中國目前採用的是序貫免疫程式,即新生兒滿2月齡時,先接種1劑IPV,後於3月齡、4月齡、4週歲各接種1劑OPV。

    此序貫免疫程式可以減少IPV的使用劑次,從而更經濟有效地使用有限的疫苗資源;同時,也有助於最佳化接種脊髓灰質炎疫苗的體液免疫和黏膜免疫,既有效預防脊髓灰質炎野毒株病例,又可大幅減少疫苗相關麻痺病例發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200多L的小冰箱可以推薦,是不是容聲的質量要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