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布萊克的著名抒情短詩《虎》,開頭的一句為:
Tiger! Tiger! Burning bright
In the Forest of the Night.
對於懂英文的華人來說,這似乎是兩行太簡單的文字,很多人於是把它譯為:
或者是:
如果說譯文1是沒有把握住原文,那麼譯文2就是把原文當打油詩。
譯文1裡,“金色”是想當然加上去的,“林莽”則完全是為了押韻,“照亮”森林布萊克也沒有說。
兩個譯文裡,都少了原詩的burning (燃燒),少了Forest上F的大寫和Night上n的大寫。
如果只是輝煌和放光,為什麼布萊克不說shining和bright呢?
如果只是黑夜的林莽或黑夜裡的森林,為什麼布萊克說the Forest of the Night而不說the forest in the night呢?布萊克為什麼要大寫?
缺少的東西恰恰是最關鍵的部分。因為布萊克是在象徵,不是在比喻。
所以張熾恆把這句譯為:
虎!虎!光焰灼灼
燃燒在黑夜之林。
出自《布萊克詩集》
還有錢春綺翻譯的《德國詩選》 ,其中一首是臺俄多爾·斯托姆(Theodor Storm) 的《十月之歌》,錢的譯文為:
朝霧初升,落葉飄零
讓我們把美酒滿斟!
你一看就知道這是詩的文字。
我在書店經常見到很糟糕的外國詩歌譯本,翻譯得味同爵蠟。就如王小波在《青銅時代》的序篇舉的例子那樣,同樣是《青銅騎士》這首詩,查良錚先生的譯文如下:
我愛你,彼得興建的大城,
我愛你嚴肅整齊的面容,
涅瓦河的水流多麼莊嚴,
大理石鋪在它的兩岸……
而另一位先生譯的《青銅騎士》則是這樣:
我愛你彼得的營造
我愛你莊嚴的外貌……
高下立判。
威廉·布萊克的著名抒情短詩《虎》,開頭的一句為:
Tiger! Tiger! Burning bright
In the Forest of the Night.
對於懂英文的華人來說,這似乎是兩行太簡單的文字,很多人於是把它譯為:
老虎!老虎!你金色輝煌,火似地照亮黑夜的林莽或者是:
老虎!老虎!你熾烈地發光,照得夜晚的森林燦爛輝煌。如果說譯文1是沒有把握住原文,那麼譯文2就是把原文當打油詩。
譯文1裡,“金色”是想當然加上去的,“林莽”則完全是為了押韻,“照亮”森林布萊克也沒有說。
兩個譯文裡,都少了原詩的burning (燃燒),少了Forest上F的大寫和Night上n的大寫。
如果只是輝煌和放光,為什麼布萊克不說shining和bright呢?
如果只是黑夜的林莽或黑夜裡的森林,為什麼布萊克說the Forest of the Night而不說the forest in the night呢?布萊克為什麼要大寫?
缺少的東西恰恰是最關鍵的部分。因為布萊克是在象徵,不是在比喻。
所以張熾恆把這句譯為:
虎!虎!光焰灼灼
燃燒在黑夜之林。
出自《布萊克詩集》
還有錢春綺翻譯的《德國詩選》 ,其中一首是臺俄多爾·斯托姆(Theodor Storm) 的《十月之歌》,錢的譯文為:
朝霧初升,落葉飄零
讓我們把美酒滿斟!
你一看就知道這是詩的文字。
我在書店經常見到很糟糕的外國詩歌譯本,翻譯得味同爵蠟。就如王小波在《青銅時代》的序篇舉的例子那樣,同樣是《青銅騎士》這首詩,查良錚先生的譯文如下:
我愛你,彼得興建的大城,
我愛你嚴肅整齊的面容,
涅瓦河的水流多麼莊嚴,
大理石鋪在它的兩岸……
而另一位先生譯的《青銅騎士》則是這樣:
我愛你彼得的營造
我愛你莊嚴的外貌……
高下立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