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子白髮病是穀子上發生的重要病害之一。中國各地普遍有發生,以晉北、陝北、冀北、內蒙古、遼寧、山東等主產區發生最重。一般發病率5%-10%,個別地塊發病率可達50%,對產量影響較大。 苗期至成熟期均可發生。穀子自種芽或幼櫱受侵染後在各個生育階段和不同器官上陸續顯露出不同的症狀,因而獲得不同的症狀名稱:“芽腐”、“灰背”、“白尖”、“槍桿”、“白髮”和“刺蝟頭”(看谷老)。此外,區域性侵染還可引致葉斑。 發生規律 病菌以卵孢子越冬。自然條件下初侵染來源有三種情況:一是田間病組織破裂時卵孢子散落於土壤中使土壤帶菌;二是用病株喂牲口或漚肥使糞肥帶菌;三是病健株一起脫粒時穀粒表面沾染卵孢子使種子表面帶菌。其中土壤帶菌是病害的主要初侵染來源。 病害的發生與耕作制度、品種抗病性、播種期以及氣候條件等因素關係密切。病地連作,土壤中菌量連年積累,發病逐年加重。一般卵孢子在土壤中存活兩年以上,所以連作地病重,輪作地病輕。 不同品種對白髮病抗病性差異明顯,雖然在栽培品種中很難找到免疫品種,但在人工接種條件下,感病品種發病率達70%以上,而抗病品種發病率不到1%。此外,播種早而深,發病重,適當晚播淺播、發病輕。一切不利於幼苗出土的因素均有利於病害的發生。此外,溫暖潮溼再侵染引起的發病就重。 防治策略應採取種子處理為主,農業防治為輔,並結合選用抗病品種。 1、藥劑防治 用35%甲霜靈拌種劑按種子量0.2%~0.3%直接幹拌種或加水溼拌,或50%甲霜銅可溼性粉劑按種子量0.3%一0.4%%拌種,64%惡霜靈錳鋅可溼性粉劑按0.4%一0.5%的種子量拌種、95%惡黴靈(綠亨1號)精品按種重量0.1%的藥量拌種。拌後應立即播種 2、農業防治 合理輪作是防治白髮病的有效措施之一,輕病區兩年輪作即可見效,重病地塊則應實行三年輪作。應與非寄主作物如小麥、豆類、薯類等輪作。同時注意施用無菌肥料和進行種子處理。大面積輪作效果較好。注意保墒,適期播種,適當淺播,以促進苗早、苗壯,減少侵染機會。此外,拔除灰背、白尖病株可有效防治第二年白髮病的發生,要及時拔、連續拔、整株拔、連年拔,方能奏效,一定要在病株卵孢子散落前拔除,拔除病株要帶出田外集中燒燬,不要用以喂牲畜及漚肥。
穀子白髮病是穀子上發生的重要病害之一。中國各地普遍有發生,以晉北、陝北、冀北、內蒙古、遼寧、山東等主產區發生最重。一般發病率5%-10%,個別地塊發病率可達50%,對產量影響較大。 苗期至成熟期均可發生。穀子自種芽或幼櫱受侵染後在各個生育階段和不同器官上陸續顯露出不同的症狀,因而獲得不同的症狀名稱:“芽腐”、“灰背”、“白尖”、“槍桿”、“白髮”和“刺蝟頭”(看谷老)。此外,區域性侵染還可引致葉斑。 發生規律 病菌以卵孢子越冬。自然條件下初侵染來源有三種情況:一是田間病組織破裂時卵孢子散落於土壤中使土壤帶菌;二是用病株喂牲口或漚肥使糞肥帶菌;三是病健株一起脫粒時穀粒表面沾染卵孢子使種子表面帶菌。其中土壤帶菌是病害的主要初侵染來源。 病害的發生與耕作制度、品種抗病性、播種期以及氣候條件等因素關係密切。病地連作,土壤中菌量連年積累,發病逐年加重。一般卵孢子在土壤中存活兩年以上,所以連作地病重,輪作地病輕。 不同品種對白髮病抗病性差異明顯,雖然在栽培品種中很難找到免疫品種,但在人工接種條件下,感病品種發病率達70%以上,而抗病品種發病率不到1%。此外,播種早而深,發病重,適當晚播淺播、發病輕。一切不利於幼苗出土的因素均有利於病害的發生。此外,溫暖潮溼再侵染引起的發病就重。 防治策略應採取種子處理為主,農業防治為輔,並結合選用抗病品種。 1、藥劑防治 用35%甲霜靈拌種劑按種子量0.2%~0.3%直接幹拌種或加水溼拌,或50%甲霜銅可溼性粉劑按種子量0.3%一0.4%%拌種,64%惡霜靈錳鋅可溼性粉劑按0.4%一0.5%的種子量拌種、95%惡黴靈(綠亨1號)精品按種重量0.1%的藥量拌種。拌後應立即播種 2、農業防治 合理輪作是防治白髮病的有效措施之一,輕病區兩年輪作即可見效,重病地塊則應實行三年輪作。應與非寄主作物如小麥、豆類、薯類等輪作。同時注意施用無菌肥料和進行種子處理。大面積輪作效果較好。注意保墒,適期播種,適當淺播,以促進苗早、苗壯,減少侵染機會。此外,拔除灰背、白尖病株可有效防治第二年白髮病的發生,要及時拔、連續拔、整株拔、連年拔,方能奏效,一定要在病株卵孢子散落前拔除,拔除病株要帶出田外集中燒燬,不要用以喂牲畜及漚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