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看到這個問題的題目,就讓人感覺心情沉重,請題主節哀。
一般人遭遇至親的人去世,都會感覺難以接受,巨大的悲痛鬱結於心,急需發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發洩方式。您的小女兒用絕食的方式,一方面說明她是一個很重感情的人,另一方面說明她有點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可能是在自責,覺得姐姐離開人世了,自己在她生前沒有好好的陪伴她、照顧她,心生愧疚,自己如果還照吃照喝的話,感覺對不起姐姐。
她這個時候需要的是共情,讓她知道有人理解她的痛苦,並和她一起分擔痛苦。與其勸說打罵,不如靜靜陪著她,但這種陪伴要保持一定的距離,這個距離就是她能感覺到你(感覺到安全),但你又不和她說話(安靜的空間)。爸爸可以把飯做好放著,女兒不吃飯,媽媽也不吃飯,然後爸爸以勸媽媽的名義間接影響女兒,比如爸爸可以對媽媽說:”你看XX(大女兒的乳名)平時最擔心你的YYY病了,你現在不吃飯,到時候身體搞垮了,你說XX如果在天有靈的話,能放心嗎?“其實這樣的話表面上是對媽媽說,其實是在說給女兒聽的。
這樣一來,女兒看到媽媽這樣,也會心疼起來,擔心媽媽的身體,同時,爸爸說的話也許會引起女兒的思考:”姐姐她如果看到我這樣,會不會傷心?“
現在小女兒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姐姐離世這件事上,怎麼樣讓她把注意力轉移到”已經去世的姐姐不希望看到她這樣傷害自己“和”父母很擔心她,再這樣下去父母可能會被急出病來“,那她的心結就能打開了。
如果大女兒生前有非常要好的朋友,閨蜜之類的,且跟你的小女兒也比較熟悉的話,讓她們來幫忙溝通,效果也許會更好,長輩和平輩人相比,平輩人說的話往往更能夠聽得進去(孩子對長輩的話有種條件反射的逆反、防範心理),再加上她們又是姐姐的好閨蜜,對於小女兒來說,她們是帶著幾分姐姐的旨意的。
另外,不知道您女兒年齡的大小,也可以考慮一起做一些發洩的事情(一定要注意安全,做那些沒有安全風險的事情),比如一起去空曠的地方高聲吶喊。
願您全家早日走出悲痛,重拾生活的快樂。
光看到這個問題的題目,就讓人感覺心情沉重,請題主節哀。
一般人遭遇至親的人去世,都會感覺難以接受,巨大的悲痛鬱結於心,急需發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發洩方式。您的小女兒用絕食的方式,一方面說明她是一個很重感情的人,另一方面說明她有點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可能是在自責,覺得姐姐離開人世了,自己在她生前沒有好好的陪伴她、照顧她,心生愧疚,自己如果還照吃照喝的話,感覺對不起姐姐。
她這個時候需要的是共情,讓她知道有人理解她的痛苦,並和她一起分擔痛苦。與其勸說打罵,不如靜靜陪著她,但這種陪伴要保持一定的距離,這個距離就是她能感覺到你(感覺到安全),但你又不和她說話(安靜的空間)。爸爸可以把飯做好放著,女兒不吃飯,媽媽也不吃飯,然後爸爸以勸媽媽的名義間接影響女兒,比如爸爸可以對媽媽說:”你看XX(大女兒的乳名)平時最擔心你的YYY病了,你現在不吃飯,到時候身體搞垮了,你說XX如果在天有靈的話,能放心嗎?“其實這樣的話表面上是對媽媽說,其實是在說給女兒聽的。
這樣一來,女兒看到媽媽這樣,也會心疼起來,擔心媽媽的身體,同時,爸爸說的話也許會引起女兒的思考:”姐姐她如果看到我這樣,會不會傷心?“
現在小女兒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姐姐離世這件事上,怎麼樣讓她把注意力轉移到”已經去世的姐姐不希望看到她這樣傷害自己“和”父母很擔心她,再這樣下去父母可能會被急出病來“,那她的心結就能打開了。
如果大女兒生前有非常要好的朋友,閨蜜之類的,且跟你的小女兒也比較熟悉的話,讓她們來幫忙溝通,效果也許會更好,長輩和平輩人相比,平輩人說的話往往更能夠聽得進去(孩子對長輩的話有種條件反射的逆反、防範心理),再加上她們又是姐姐的好閨蜜,對於小女兒來說,她們是帶著幾分姐姐的旨意的。
另外,不知道您女兒年齡的大小,也可以考慮一起做一些發洩的事情(一定要注意安全,做那些沒有安全風險的事情),比如一起去空曠的地方高聲吶喊。
願您全家早日走出悲痛,重拾生活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