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牛說教育

    在中國應試教育的制度下,考試是最公平的一件事。

    考試就是唯分數論,不看家庭,不看顏值,不看社會背景,有真才實學,就能體現在考試中;沒有真才實學,同樣也能體現在考試中。

    最近這幾年,考上985名校的學生當中,來自農村的考生佔比越來越大。農村考生享受農村專項加分50分的優惠,這就體現了國家對農村考生的照顧。

    不能忽視的是,農村高中普及率遠遠低於城市高中。農村的孩子有的初中畢業就終止了學業,這裡有經濟因素。城市學生幾乎都能讀完高中,最後拿到一張大學文憑。

    從這一點來看,農村考生進入985名校的比例不比城市低。

  • 2 # 落單的pp豬

    我以前上學的時候覺得中國是應試教育,不如外國的素質教育!現在步入社會這麼多年,明白了,應試教育是對普通百姓最大的保護。是比較公平的教育方式。能不能考入985,大部分看你學習努力不努力!不在於你有沒有錢,有沒有關係!

  • 3 # 孕產育心理健康

    我們現在實行的是義務教育,所有的孩子都必須上小學初中,不然違法;

    那麼現在的小學生中,經過中考,高考分流;按目前高校的招生規模和現在的小學生數量;

    總體上,目前的小學生中,能上本科的佔20%,能上985的佔2%;

    按小學每班50人計算,現在一個班的小學生,一個班將來能上本科的10個,能上985的1個;

    競爭相當激烈;

    這還是按照總體比例計算出來的,考慮到城鄉教育質量的差別;大體資料如下:

    還是按照小學每個班50計算;

    農村:

    一個小學班,能上本科的2.5人,4個班裡有一個能上985;

    城市:

    一個小學班:能上本科的20人,1個班裡有2個能上985;

    這還只是基於目前的數字統計的,我相信,城鄉差距會越來越大;

    在中國,爭奪優質教育資源的競爭非常激烈,城鄉差別慢慢的越來越大,寒門再難出貴子;

  • 4 # 夕陽暖光

    普通家庭考上985大學的可能性還是很高的。只要不是老少邊窮地區,只要家庭財富足以支援他上縣級比較好的一兩所高中,只要孩子的智商還可以,只要孩子自制力強一些,再加上勤奮學習,就有進入985高校學習機會。不可否認,我們國家現在還是以應試教育為主,這就為每個孩子提供了向上進升學習的平等機會。處在發達地區發達城市,再加上經濟條件好,他們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條件就比非發達地區城市要優越得多,就更有機會進入好的高校學習的。近幾年,社會上出現寒門難出貴子說法還是有一定的現實性的。考上大學特別是考上一所名牌大學,是寒門學子人生境遇改變的重要渠道,這一機會如果抓不住,說實話人生上高位就基本上失去了。所以,作為普通家庭孩子,透過刻苦學習,上一所好大學,就為人生進取奠定了較為堅實的基礎。

  • 5 # Mrplumer81

    高考結束後,學校就會公佈本一本二本上線率。而一些名校重點班的本一上線率甚至接近於100%,而普通班甚至可能一個上重本線的都沒有。

    有個重點班的家長說:

    我兒子在重點班,全年級1600人,最好的成績排第6名,最差第59名,高一期末第17名。他本人強烈要求去普通班,理由是不想當陪練,他們班瞄的是清北,一年講兩年的課,作業量太大,囫圇吞棗,疲於應付。

    5點起,22點半下晚讀,23點睡,每天靠喝茶葉咖啡上課,吃飯限時,體育課取消。

    重點班從來就是弱肉強食的地點,因為考上清北的名額畢竟有限,競爭激烈。更多的學生只能在普通班,那麼這些學生就考不上985&211高校了嗎?

    在普通班也是學習,只要你有信心,有敢於超越的決心,普通班的你完全可以不普通,完全可以實現屬於你的輝煌。看看這位過來人講述的例項,勵志指數10分。

    就是要你不普通(武漢大學 範迂)

    我,來自普通班。

    我所在的高中,是市重點高中。每逢人們問起我是哪個高中的,得到答案後都會讚歎一聲,再問我是在哪個班時,我說出的班名卻只能換來一聲意味深長的“哦”。我知道他們心裡在說什麼:“學校固然很好,不過進不了重點班……”

    這種失落感伴隨了我一段相當長的日子,一直刺痛著我。 高二下學期的期末考試,是我進入重點班唯一機會。

    考試之前,班主任反覆強調,這很可能是我們高中的分水嶺,她直言不諱:如果能去重點班,一定要進去,在那裡你能提高得更快,上重點的希望更大;如果去不了,就留下來吧,我也會盡力讓你們上重點。

    在我看來,重點班彷彿是重點大學的前站,是必經之路。但就是因為太看重,我考試時發揮失常,5分,就差5分,我成了“留下來”的人。也許,我的命運,註定被打上“普通”的標籤。

    目送幾個好友進入樓上的重點班,我覺得考上重點大學的可能性也被他們帶走了,眼淚都已經無法表達我的心痛了。重點、普通,一樓之差,雲泥之別。至少在那時我是這樣想的。

    班主任從我終日如喪屍般的表情上看出了我的低落,一天,她把我叫去了辦公室。她遞給我一張紙,我接過一看,是去年學校高考前100名同學的成績和所上的大學統計。

    “你能看出他們哪些人是來自普通班,哪些又來自重點班嗎?”我搖頭。

    “高考過後,沒人會記得他們中的哪些人是重點班的,哪些人是普通班的,只會記得他們考了多少分,上了什麼大學。就像工作後,沒有人會再問你是哪所大學畢業的,人家只想知道你每個月能賺多少。”

    班主任一字一句地說,“我知道你討厭待在普通班,但你還沒有超越普通班,成為班上第一,你就沒資格嫌棄它。”

    末了,班主任還表示:“什麼重點、普通都是浮雲,我之前強調進重點班的重要性是嚇唬你們的。之前輸多少次都不要緊,高考一次性全贏回來。”

    班主任始終沒有告訴我,名單上有多少位學長學姐是來自普通班的。也許有很多,也許一個也沒有。我不需要知道,哪怕一個也沒有,那也只是歷史,誰知道我不能創造歷史呢?我就像班主任說的,我沒有超越這個環境,就沒有資格貶低它,之前輸了多少,高考一次贏回來。

    死了進重點班的心,就開始好好琢磨怎麼在普通班中活下來。活下來,並且活得好,必須想通一些事情。

    一、人家上清華北大,和你一點關係都沒有,你的目標是把和你水平相近的人比下去。

    二、老師講的那些普通班學生考上清華北大的例子是真實存在的。

    三、壓力會讓你很難過,壓力會讓你失眠,壓力還會讓你蛻變。

    四、鍛鍊一顆強大的心臟,無論分數高低都能付之一笑。這點非常非常重要。

    五、現在的分數不一定是高考的分數,高考中有太多未知因素,沒有人十拿九穩,包括狀元,所以你沒什麼好怕的。

    六、學習挺苦,不過那麼多人都活過來了,你也可以。

    七、成績不僅是靠學習方法換來的,還得靠“踏實”二字。

    八、偏科很可怕,儘量保持各科成績的平衡。

    九、同樣的分數,在普通班可以排前十名,在重點班只能排後倒數。有時做“雞頭”比做“鳳尾”更能給人信心,但別滿足於現狀。

    十、不要以為重點班的人都是神,他們只不過在一次分班考試中比你強而已。他們也是人,也會沮喪,也會頹廢,也會放棄,這時候就該你上了。

    十一、為什麼你進不了重點班?因為你就是進不了,老天要你在普通班做出不普通的事。

    想通了就要行動。必須承認,普通班的學習氛圍較之重點班大大不如。同一門課,重點班的課堂聲音分貝量是40,普通班就是70,而且還有相當部分是噪音。

    在重點班學習好比高手之間相互切磋,刀光劍影,火藥味十足;在普通班,別說高手,就是對手也難找,因為許多人已經沒有多少求勝心。

    學習氛圍很重要,但畢竟上考場的是我們,不是學習氛圍。它能影響我們,但不能決定我們。如果能克服環境的影響,一定能考上好大學。

    最看不起窮人的,就是窮人。最貶低普通班學生的,恰恰是我們自己。班上一位同學曾跟我說,他在考不上重點班的那一天起,就放棄了,“在普通班我就是混日子”。班主任批評他考試時粗枝大葉,他則反駁:“我又不是重點班的學生!你還想我怎麼樣啊?!”

    我想,老師不想拿他怎樣,也沒法拿他怎麼樣。如果把失敗歸咎於學習氛圍不濃,老師不好,自己基礎不牢固,還沒高考就失去信心,嘴裡唸叨著時不我待,行動上卻一拖再拖,對每一次失敗麻木……

    把自己放到了失敗者的位置,並心安理得地接受,過著得過且過的打醬油生活,誰還能搭救你?沒有人能把我們普通班的學生變成炮灰,除了我們自己!是我們將本應對準高考的炮口扭轉,瞄準自己,把自己轟成了炮灰!

    我在床上睜眼就能看見的地方貼上“白痴!再不起床就輸定了!”的字條,床頭是一次糟糕的月考成績,書桌上貼上著勵志名言,擺著我從雜誌上剪下來的勵志故事和調整心理的文章。這些簡單的紙製品,成為了我的動力,我的精神支柱。

    幾乎每天,我都是教室裡第一個到和最後一個走的人;我給自己壓力,一個在重點班時時刻刻存在,在普通班若有若無的東西。我某次考試得了第一,我就告訴自己,前面還有好多人等著我追趕,身後還有更多人對我虎視眈眈,想取而代之。

    整個高三,我幾乎沒有輕鬆過,過度的壓力讓我經常失眠,到後期還有精神衰弱的趨勢,讓我不得不適當放鬆下來。

    在經歷了這一切後,我蛻變為普通班裡的尖子,是年級裡少數能和重點班同學分庭抗禮的。看到學校張貼的考試排名上,一群屬於重點班的名字包圍著我,聽到重點班學生在小聲說,這個普通班的挺厲害,我很自豪,指著他們張狂地說:“普通班的人也能比你們厲害!”

    同在普通班的你還沒成功,是因為付出的代價還太普通,你以為學到晚上12點就夠了,沒看到有人學到12點半;

    你以為把錯題抄在本子上就了事,沒看到別人抄完後還馬上又做了一遍;

    你以為一週做4套試卷已經很牛,沒看到別人一週就做完一本真題集。

    我們在普通班,已經在起跑線輸了,再不快馬加鞭,難道還等著成功倒著走來等你嗎?

    身為普通班的學生,你就該經受普通班的考驗。安於現狀,普普通通,那這裡就是你沉淪的地獄;若是你能在普通班做出不普通的事,211、985、雙一流照樣在不遠處等著你!

    高考並不公平,有錢有門路的家庭孩子可以接觸到更多更好的教育資源,更多的學習方法,更好更針對的補課,從小擁有更多特長班老師的智力開發拓展,專注力的提升。並且擁有良好的家庭環境和支援..

    沒錢的,沒有父母絞盡腦汁的擇名校,買學區房,請家教補課,沒有父母鋪路給老師送禮,甚至父母為了教育養活孩子要去很遠的地方打工,沒辦法給孩子陪伴,愛,和安全感..

    曾有個四線城市有錢的人花費幾百萬,請各科老師到自己家裡一對一給孩子上課,最終孩子考上了浙大...

    這事歸根到底是階級壁壘的問題,再往裡刨就是很難打破階級壁壘的悲涼一嘆。題主覺得普通家庭的孩子上985、211難?你往回倒倒普通家庭的孩子上個好幼兒園、好小學、好中學難不難?你往後看看,普通家庭的孩子找個好工作、升職提幹、買房結婚、生孩子換學區難不難?

    普通家庭的孩子從頭到尾就沒容易過。

    別的咱別瞎聊,就單說說上好大學難的事吧。首先說一個誰都不願意承認,又無法迴避的問題。就是基因問題。中國有句古話“龍生龍,鳳生鳳。”流傳至今,是有一定道理的。咱就說學習,凡是努力學過的,或者當了家長的恐怕都心有體會,同齡的一幫孩子,同樣的老師教,牛叉的是真牛叉,不行的是真不行。有的人天生對數字不敏感,怎麼刷題、怎麼補課理科成績就是上不去;有的人的天生不喜歡背東西,一學文科腦仁兒疼。遇到這種情況,別忙著折磨孩子,先照鏡子看看自己,你是個什麼東西自己不清楚嗎,孩子是你自己生的,沒用別人幫忙吧,他要跟你小時候一個揍性不是要多正常有多正常嗎。

    有的人肯定抬槓,我們鄰居夫妻全是文盲,孩子上清華了。我們親戚夫妻全是博士,孩子進監獄了。這和某國粹是一個問題,拋開機率聊個案都是耍流氓。

    話都說到這兒了,我在招招罵。教育很必要,但是解決不了基因問題。凡是在廣告裡吹三天突破作文、五天愛上英語,七天變成數學達人的,誰愛信誰信,反正我是不信。教育行的人也要吃飯,他們可以閉著眼瞎說,家長朋友們可得清醒。現在咱們的義務教育越來越通才化,咱只能逆來順受決定不了啥。義務教育階段,用用培訓機構那些應試大法、作文金句、投機取巧小妙招興許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到了高考見真章的時候,一定得順著孩子的天性走,別喝點酒胡指揮。而且,坦白講,即便順著孩子天性走,你孩子天資到底如何,心裡得有譜,如果只是上普通大學靠努力是完全能實現的,但是想上985、211,特別是北大清華這個層面,光努力還不夠,真的要拼天才了。

    然後說一個很多人沒發現,發現了也不重視的問題。很多孩子家庭經濟條件差不多,在同樣的學校學習,幼兒甚至小學低年級階段差距不大,甚至比別的孩子成績還要好,但是也不知道為什麼越往後差距越大,到高考已經被落的看不見影子,畢業後就像北京摺疊一樣,就成了魯迅和閏土。我認為這是文化的問題。文化分為優秀的文化和低劣的文化,優秀的文化造就優秀的人,低劣的文化造就低劣的人。

    很多父母本身就是低劣文化的傳播者。他們庸俗不堪,卻又自恃甚高;他們漏洞百出、卻又不容質疑。他們看待事物的思路、角度、邏輯、學識、甚至常識都存在著很大的問題。不客氣地說很多家長的人品以及心理和神經健康都值得懷疑。孩子們在不同的文化環境下長大,他們的三觀、看待一項具體事物的思維習慣,方式方法自然不同,其影響也最終將作用在學習的成果、工作的成效和生活的質量上。

    這些低劣的文化從何而來呢?從父輩的父輩而來,還是從大眾傳播而來?如果你細心觀察就會發現,大眾傳媒總是充斥著大量的低劣文化。特別是在資訊高速傳播的今天,大小媒體,某音、某手、某度中低劣文化比比皆是,優秀文化就像海底的珍珠,需要一雙慧眼,經過大量甄別才能有幸窺探其中一二。

    優秀的文化是最有價值的珍寶,所有者自然不會輕易示人。我們以狗糧為生,興致盎然地討論不同牌子狗糧味道的差別,卻不知道坐在椅子上吃飯的那些人在吃著何種的饕餮盛宴。有時候那些人不慎失手或者良心發現,拋下一塊珍饈、半塊佳餚。你猜怎麼著,吃慣狗糧的狗狗們竟然還不受用。那些人哈哈大笑,狗東西,一輩子吃狗糧的命!

    養過貓狗的人對上面的場景不陌生吧。坦白講,當我坐在餐桌旁看到狗狗的無知。我每每悲從中來。某種意義上,我何嘗不是一隻被喂著狗糧的狗。只是,我知道這世界上有比狗糧更好的東西,並願意為此付出時間和精力。能不能吃到,能吃到多少,我不敢說,不好說,不變的是要為此而努力,並儘量把好東西帶給孩子,刺激他的味蕾,讓孩子也能明白這個道理。

    放在總人口裡,985/211佔比本來就不高。你之所以想讓娃上985/211,恰恰是因為他們具有稀缺性。

    有資料表明,全國上985最容易的地方是天津。我因為孩子戶口問題,重點關注了北京和江蘇。北京高考985錄取率在5%左右(略低於天津),211錄取率11%(略高於天津)。前置門檻高中錄取率57%。江蘇985錄取率211的錄取率6%,985錄取率1.8%,高中錄取率50%。

    哪怕是最容易上985/211的天津、北京、上海等城市,985/211在適齡人口中的佔比也很低,分別是3%和6%上下,放眼全國範圍,就更低了。我老家江蘇號稱地獄模式,指的是題目難(卷得更厲害),錄取率處於中游水平,985約1%不到,211是3%多點。

    普通人家的娃上好大學,和普通人掙很多錢一樣,都是很難的。

    或許你真實要問的是,普通人家的孩子,上好大學是不是比以前更難了?

    從高校新生的佔比來看,學校知名度和學生家庭條件成正相關。發達地區的9855/211院校裡,農村戶籍生源佔比越來越低。明明中國有一半人是農村戶口,名牌大學裡只有一成多,這個資料在三十年前據說是三成。

    但另一方面,普通人上大學(包括上好大學)的機會其實是提升了。前一陣子鬧得沸沸揚揚的苟晶事件,大家發現,鬧了半天,原來她只不過考了一箇中專,還以為是985/211呢!

    可是退回到她高考的1997年,當年山東省一本錄取率4%,二本錄取率8%,中專及以上錄取率20幾%。那個年代的高中錄取率不清楚是多少,肯定不會高於50%。此外,還有會考的門檻。

    仍以江蘇為例,城市和蘇南發達地區,會考只要及格了就能參加高考,而在蘇北縣城,只有2/3的高中生能參加高考,成績差的直接被老師勸退了,以免影響學校的高考錄取率。

    這樣算下來,97年從山東縣城考上中專的難度需要成績領先93-94%的同齡人,和今天北京娃考211的難度其實差不多。

    從1999年開始,中國高校就開始不遺餘力地擴招+合併,加上出生人口的減少,上大學確確實實變容易了。於是家長不滿意,又要追求娃上好大學。

    客觀上,上985/211等好大學的機率也提升了(985的概念也是1999年擴招元年提出的)。只不過,好大學就算大放水,門檻依然是高的啊。這種感覺類似於今天做到年薪百萬比二十年前容易,但依然是難的。

    又或許,你要問的其實是,有錢人的娃上好大學是不是比普通人容易?

    在任何時候,都是這樣的

    過去的人表面上貧富差距不大,但有隱含的權力差距。你知道在二十多年前,高考投檔率不是1:1,而是1:1.2嗎?就是說大學要招10個人,會把錄取分數線劃到第12名。對本應錄取的前十名裡後段考生而言,真是莫大的惡意。

    那個時代,普通人的孩子,不用參加補習班,整體沒有這樣的風氣,但他們有些志願會往低裡報,避免先投檔再慘遭拋棄;有些會考過後就被老師勸說回家務農,從來都沒有機會參加高考;有些人成績很好,不上高中要讀中專,可以早點出來工作。

    財富是可以代際傳承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父輩財富的不足。所以為人父母者,才要努力掙錢,保證孩子有一個好的起點啊!

    家庭影響很大,但關鍵不是家裡有沒有錢,而是父母有沒有以身作則,做一個樂觀積極,努力向上的人。

    如果,如題主所言,這個家庭的父母,每天表現出這樣這樣的論調,孩子可能早就放棄了自己,但如果,父母每天做好自己事情,剩下的時間不是用來刷手機 而是陪著孩子閱讀(書真的不貴),陪著孩子聊天,陪著孩子散步,陪著孩子跑步,哪怕陪著孩子下象棋呢,做遊戲呢?

    如果家長能做到,無論你是否算有錢人,那這個家庭的孩子考985應該不成問題。

    其實,現實情況是,生活層次稍高的人,更懂得以身作則的教育法則,他們不單純要求孩子怎麼樣,他們對自己要求也很嚴格,孩子看在眼裡,就是最好的教育。

    但是生活在中下層,也就是題主說的窮人,他們更願意在有限的閒暇時間裡,刷手機,看短影片。只是間歇之餘,喊一聲,你怎麼還不去學習。

    孩子看在眼裡,也會覺得那個手機有無限的吸引力。

    所以,我真不覺得是錢多錢少的問題。

    另外,上學只是孩子的一項學習能力,單就這項能力而言,孩子和孩子之間是有差異的,能不能上985,也不是評價孩子是否優秀唯一標準。

    我高考的那一年,2002年,我們縣一對雙胞胎姐妹,一個考了清華, 一個考了復旦。

    當然,這種事情幾年難得一遇。但確實沒聽說,這對父母多有錢。

    有錢,當然是不可忽視的強大資源,但是,這個孩子父母有錢,那是他們父母或者努力 或者抓住了機遇,或者運氣好分了拆遷款,總是各有各命。

    既然沒有那命,要麼努力爭取,要麼躺平接受,最沒用的就是空口抱怨了。

    看了個數據,我是來反轉的。

    2020年高校應屆畢業生——一個多達874萬人的巨大團隊,成為被推倒的一張骨牌。

    這個群體裡,211大學的學生佔總大學生比例約3.11%,985的學生只有1.66%。他們的教育履歷已經領先於874萬人中的絕大多數,但這依然無法保證他們得到一份相對滿意的工作。

    面對這一組資料,普通如我一樣的家庭,不能子承父業,給不了孩子任何確定性的選項,除了一門心思想著985、211,真的找不到,可以緩解對孩子未來擔憂的焦慮了。

    大家都讀過武俠小說,裡面經常有這樣的橋段,主人公經歷了各種奇遇和巧合,最終獲得一本武功秘籍,修煉之後很快就成為天下第一高手。那麼,在學習和考試上有沒有這樣的一種立竿見影的秘籍呢?我可以肯定地告訴大家,沒有!  學習和考試是離不開努力的,不可能有一蹴而就的方法。無論什麼時代,都有很多人存在投機取巧的心態,總是幻想能一下子就找到竅門,然後很快成功,這是很懶惰的想法。  也有的人存在另外一種思維上的懶惰,就是不相信有科學方法,也不動腦子去找方法,而是隻灌輸給孩子努力的觀念,讓孩子拼命下功夫,恨不得一天能學習24小時,雖然精神可嘉,但是往往效果極差,不僅沒有成功,還可能把孩子的身體熬壞,精神拖垮。這種瘋狂的努力往往對應著心態的急躁冒進,最後就是欲速不達;並且這種努力不能堅持很久,當沒有獲得成果和明顯進步時,夢想逐步破滅,再碰到挫折,往往會徹底放棄,認為自己不是學習的料,為最終的自暴自棄找藉口;在教育上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思維誤區。  也許的確有人能在一夜之間取得驚人的成功,但我沒有見過任何一個這樣的人,大部分成功者的人生並不是某個時刻突然靈光一閃獲得秘籍,隨之人生開始開掛的,他們的成功是一個漸進的演變過程,由一系列的小勝利和微小突破逐步積累而成的。  我們需要尋找的不是武功秘籍,而是能顯著提高學習效率的科學方法,提高30%到50%效率的方法是絕對存在的,請不要看不上這30%的效率提升,隨著時間的積累,有方法的人和無方法的人的差別是天淵之別。而且對於大部分普通家庭來說,財力有限,我們的方法還需要是低成本的方法。  下面進入正題,先聊一下學習的第一個關鍵點,那就是多閱讀好書。閱讀絕對是花錢少收益大的事情。那些學習好,能進入985大學的,大部分人都閱讀了一定數量的書籍。而且閱讀的成本非常低,相較於動輒上萬的培訓課,買幾本書的錢簡直不值一提。  中國的學生一般來說閱讀比較少,總是死啃課本,課本的內容太少,重複來重複去,學生會很厭倦。閱讀量太少,閱讀能力就低下,思維能力也上不去,語文很難提高,作文水平也會很低。  有的父母思維非常表面和膚淺,對考試沒有用到的書或者和教材無關的書都不讓孩子閱讀,每天就關心孩子的作業,關心孩子做了幾道題,或者就是陪孩子奔波忙碌在各種輔導班。孩子幾乎沒有課外閱讀。這種認知及其短視,完全不瞭解學習的規律。  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發現,博覽群書的學生能夠把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和從課外閱讀中獲得的知識有機結合起來,構建起一個獨特的知識體系。課內學得的閱讀方法可以用於指導課外如何閱讀,而課外閱讀又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拓寬學生的視野,彌補課內不足,激發學生學語文的興趣。  小學生的時候,多閱讀可以大量地重複學習過的字詞。而且小學生正是腦神經發育的黃金時期,多閱讀可以促進大腦邏輯區、語言區發育。閱讀多的孩子,脾氣更穩定,學習慾望更強,和別人溝通的能力也好。從小學高年級開始,一般就開始寫作文了,閱讀可以讓孩子腦子裡充滿寫作素材,作文可以寫很好,而且孩子也不會懼怕作文,作文對考試的重要程度是眾所周知的。為什麼知識分子家庭的孩子通常學習會好一些,因為他們的家裡有書,有很多書,家裡學習和閱讀氣氛濃厚。  我以前讀過一本書,其中有一個故事,我現在還有印象,講的就是閱讀的作用和好處。故事講,一名著名經濟學家一天接到老友的邀請,讓他幫忙指導一下兒子的學習,雖然不是教育問題專家,但是出於情面,他還是去了朋友家,聽朋友講了他兒子的學習情況,可以說是一塌糊塗,小孩本身對學習還是接受的,但是就是學不懂。講話的過程中,小孩父親的焦急心情溢於言表,小孩父母都是理工科的高階學者,孩子怎麼會學不懂呢,難道真的是智力不能穩定遺傳嗎?這名經濟學家和小孩聊了天,發現小孩很害羞,語言表達能力不好,安慰了小孩幾句之後,便給小孩開了一個閱讀的書單,都是和小孩學習功課不太相關的書目,但是趣味性比較好,孩子父親將信將疑的買了書,表示死馬當活馬醫吧,此後這名經濟學家一直記掛此事,隔一段時間就問問閱讀的進度,然後再推薦幾本書,沒想到過了一年多,孩子慢慢地表達能力好了起來,因為讀了不少書,孩子知道了很多別人不知道的事情和知識,信心也足了,很願意和別人交流和聊天了,人也開朗了不少,逐漸的在學習上也開了竅。孩子的父親後來給自己老友打電話說,沒想到閱讀會這麼有用。經濟學家後來說,國內做理工的人往往都忽視課外閱讀,所以孩子開始智力發展得慢了一些,後來隨著閱讀的提高,逐漸就趕上來了。最終小孩考了非常好的大學。  大家明白了閱讀的好處和重要性之後,那麼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怎麼閱讀?在不同年齡段需要挑選哪些書目給孩子閱讀?

    教育的本質是什麼?我覺得應該是認知和人格教育。而不是僅僅片面追求分數。  今年5月3日凌晨,緬甸佤邦南鄧發生一起搶劫殺人案:3名中國籍男子對當地一家名為“中國珠寶”的店鋪實施搶劫後,將中國福建籍店主葉某殘忍殺害,隨後將店內大量黃金首飾搶走。南鄧公佈的訊息稱,金店搶劫案發生後,他們立即著手進行調查,“短短數小時內”就將涉嫌搶劫殺人的鄭澤勇、葛才德兩人抓獲,並在其身上找到了被搶的金條、項鍊等物品。另一名嫌疑人楊柳在逃2天后也被抓到。南鄧對此案非常重視,召開了公判大會。記者從佤邦南鄧證實,5月3日搶劫金店的3名中國籍罪犯,經過當地司法審判後於5月14日被執行了死刑。  從公開影片上看,3名男子都很年輕,應該都是出身社會底層,由於家庭和社會教育的缺失,他們都沒有健全的人格,幻想用賭命搶劫的方式致富,短短十幾天,4條人命搭了進去,真是一起令人氣憤又扼腕惋惜的社會的悲劇。  珠寶店的商品很貴重,一定有監控影片,搶劫會被拍攝到,而且這種重大案子,當地政府也會格外重視,會全力破案,罪犯會很快抓到,並且連銷贓和花費這筆錢的機會都沒有,3名年輕罪犯連這點認知能力都沒有。  還有一則新聞,5月12日,北京某文化傳媒公司在張家界天門山景區取景拍攝極限運動短紀錄片,參與拍攝的兩名翼裝飛行員從飛行高度約2500米的直升機上起跳,進行高空翼裝飛行,其中一名女翼裝飛行員在飛行過程中因偏離計劃路線導致失聯,最終確認該名女飛行員遇難,年僅24歲。女孩花樣年華就香消玉殞,令人惋惜。這是一個出身富裕家庭的孩子,喜歡各種極限運動,翼裝飛行訓練費用就花了500多萬。據說翼裝飛行死亡率高達20%-30%,而且翼裝飛行能給社會帶來什麼價值呢。  從後續的訊息來看,她狂熱地追求各種極限體驗,在追求刺激的體驗時,唯獨沒有想到人生的責任和自己的父母。這難道不是教育的悲劇嗎,這中間缺失不就是認知和健全人格嗎?  這兩起悲劇告訴我們,認知和人格的教育不分貧窮家庭還是富裕家庭。人格教育的核心是愛和責任。認知教育的關鍵是風險和做事的後果。

    按照985和211大學每年錄取50萬計算,也就是有3%多的同齡人有機會進入。所以含金量還是比較高的,很多好一點的單位招年輕人都看第一學歷,要求本科是985或者211大學。可見,能考上985或211是一件有意義並值得做的事情。  普通家庭是指什麼樣的家庭呢?2018年國家統計局釋出的資料顯示,中國家庭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僅為28228元,以一家三口計算,家庭年收入為84684元;以一家四口計算,家庭年均收入為112912元。這個是平均數,也就是說大部分人是達不到這個平均數的。所以,一般來講,下限是生活能達到小康標準以上的,上限是富裕家庭,沒有權勢和資本資源的還需靠打工賺錢的富裕家庭,都可以看做普通家庭。小康的標準,國家定義是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萬元。  對於大多數普通家庭來說,是沒有能力提供孩子去國外接受基礎及大學教育的,即便是其中的富裕家庭,如果將孩子送去國外接受大學教育也是一件既不划算也不靠譜的事情。首先小孩年輕,人生觀和價值觀沒有成熟,很難管控住自己,一般富裕家庭還沒有能力做到大人在國外一起陪學,大人還需要工作,在缺少大人指導,並且處於跨文化學習和生活的情況下,很多孩子會跑偏,既浪費了金錢和孩子的青春,又沒有學到什麼真本領。  舉個身邊的例子。我們單位去年招了一個年輕人,是英國留學回來的,在英國一個普通大學讀了本科,在英國著名大學讀了個碩士,學的是傳媒專業。這個年輕人非常自我,領導的建議從來聽不進去,都是按照自己的想當然來做,想當然就是說他做事不是有根有據,會做調查研究的。他負責公司的宣傳,寫的文稿連基本的語法錯誤都犯,錯別字也多,邏輯順序混亂不堪,領導改了還不服氣,辯解說他英文水平高,中文練習的少;後來趕上需要寫英文宣傳,他寫的英文稿件又是驢唇不對馬嘴,還不如國內過六級的藉助百度快譯寫的文稿好。做事做人也都是一點常識沒有,還眼高於頂。後來,實在沒有辦法,公司只好辭掉了他。這是典型教育失敗的例子,錢花了,據說在英國6年多花了幾百萬,時間精力也搭進去了,但是在國外啥也沒有學到。  所以說對於大多數普通家庭來說,立足國內教育,力爭培養孩子考上985和211大學,應該是最佳選擇。  孩子的教育是一件長期的複雜系統工程,不能按照簡單的思路來做了。自從計劃生育以來,中國大多數家庭都是生育一兩個孩子,不再像以前生那麼多,所以也不能像以前一樣採取散養模式,只管個吃喝就行了。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女性地位的提高,又因為很多家庭都是雙職工,整體的生育水平進一步下降,每個孩子都是家裡的寶貝,在這種情況下,精細教養模式應該是當前的主流了。一兩個孩子承載了整個家族的希望,對每個普通家庭來說,孩子的教育都是重中之重,在教育上大家都變得輸不起了,所以有孩子的家長都極其焦慮。就是對於富裕家庭來說,如果孩子沒有考上985或211,雖然家裡有點錢,但是下一代掉下當前的階層的可能性也大幅增加。對於家境一般的家庭來說,如果孩子能考上985,未來找一個像樣的工作,在階層上是可以獲得提升,對孩子和家族都是一件意義非凡的成就。  教育的競爭和其他競爭一樣,獲得資訊不對稱的優勢是取勝的法寶,意識和認知水平的不同就是最大的資訊不對稱,如果家長從孩子很小就意識到教育的重要性,並且透過積極學習和實踐,提高自己的教育孩子方法方式的認知水平,那麼你的認知就是你孩子的起點。  大多數家長的教育認知,應該說還是比較淺白和粗陋的,獲得正確的認知需要付出精力和一點金錢。而且有時候還要講緣分,你恰巧碰上了真懂的人,並能收益,還是要看相互的緣分的,當然有的家長自身天賦高讀了一些方法的書也可能獲得正確的認知。

  • 6 # 善良與可愛並存

    網上智商測試的權威性試題很多,多測試幾次能保證結果比較真實,頂尖985高校錄取生智商在100-120之間,自然知道進入的可能性多大了。一般來說,祖孫三代沒有高智商的,突然變聰明的可能性不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衣服蹭上圓珠筆油怎麼能洗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