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海客述奇

    答案是肯定的。

    馬戈爾尼使團。

    1793年,英華人馬戈爾尼帶著使團來到乾隆朝,希望拜見皇帝,但是由於“跪拜禮”的問題,雙方搞得很不愉快。

    在來華和歸途的過程中,英國使團中的科學家們對中國沿海的航線進行了完整的勘測,瞭解中國海域附近的海防、人文和地理等各方面的資訊。

    可以說,使團離開中國以後,對中國已經的政治、軍事等情況已經非常清楚,而且已經知道晚清的綠營兵之孱弱。因此,他們對戰勝中國也充滿了信心。

    但是,能說英語的華人少之又少。

    我們還是以“天朝上國”的心態來對待即將完成現代工業革命的歐洲強國。

    因此,由於外語的問題我們對“歐洲”幾乎一無所知。

    1840年鴉片戰爭

    結果,1840年後的兩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進攻北京的路線,就是當年馬戈爾尼來華考察的路線。

    知識不光決定個人的命運。

    知識還改變國家的命運。

    對外語的瞭解,在此期間也改變了晚清帝國的命運。

    在簽訂《南京條約》的時候,我們居然沒有自己的官方翻譯官。

    我們在英文檔案完全看不懂的情況之下,就簽了這第一份“不平等條約”。

    失去了很多種權利。

    領事裁判權一國公民在僑居國成為民事、刑事訴訟被告時,該國領事具有的按照本國法律,予以審判、定罪的權力。在中國近代,西方列強根據強迫中國政府簽訂的不平等條約獲得了這項特權。鴉片戰爭以前,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在中國犯法的罪犯,曾多次抵抗中國政府對他們的依法審理。1842年中英《善後章程》 (亦稱《穿鼻條約》)規定:“英國商民……與內地居民發生交涉獄訟之事,英商歸英國自理。”這是攫奪領事裁判權之始。

    但是,在當時由於不懂外語,對此權利一無所知。

    認為這樣做是理所當然的。

    因此,很快就在合約上籤了字。

    我們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也就從此開始了。

    因此,讀歷史到這裡,你還覺得英語不重要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偽裝者》的結局讓我耿耿於懷,為什麼要大姐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