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椒講傳播

    以前我們常說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而十九大後,主要矛盾發生的轉移,變成了“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與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這表明人民的需求已經不僅僅著眼於溫飽問題,而是更多的向精神和優質轉移,用馬斯洛需求理論的框架圖表示最為鮮明。

    從前我們關注的是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這屬於最初級的需求,而我們現在追求的是社會需求、尊重需求甚至是自我實現的需求,那麼,這就要在精神領域做努力,“知識付費”的火爆從一個側面也表現出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要求。

    如果對“知識付費”的認知只限於“付費”的話,那麼我們從前買報紙、交網費、電視費其實都屬於知識付費,但顯然它們與現在的“知識付費”並不相同,傳統的知識傳遞更多是單向性的自上而下的,而“知識付費”時代則不同,更多表現在反饋和去中心化。簡而言之,可以理解為 “以誰為主”——知識付費是將知識資訊作為商品,購買商品的使用者是主體,使用者購買什麼樣的內容參照的是自己的需求,因此,知識付費的內容一定要以使用者需求為主,怎樣讓使用者更便捷的獲得想要的資訊,才是做好知識服務的重要準則。正如網際網路轉型專家劉潤說,“一個好的知識付費產品,第一,核心能力不是創造知識,而是死磕傳遞知識的技能;第二,不是把免費的東西變成收費的,而是把貴的東西拼命變便宜;第三,把知識的舊外殼打碎,根據今天讀者的接受習慣,重新包裝,重新產品化。”

    從“得到”APP的產品架構圖中我們可以看出,這款APP的目的主要是讓大家“根據需求有所收穫”,並不是創造新的內容,很多聽書內容在紙質書籍上其實都可以查閱到,但它透過“精品課”“大師課”的形式,將既有的內容作了有效的梳理整合,方便當前讀者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透過移動客戶端使用,契合了當前使用者的使用習慣,其實就是一種舊知識的再包裝。

    我們以前常說“內容為王”,知識付費時代,這句話仍然有效,但怎樣告知王牌內容,怎樣推薦王牌內容,也許更適合當前快速、高效的知識服務行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位於坐落於英語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