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冰河冷月傲雪
-
2 # 小小順11
映像深刻的是每次上街都要逼著媽媽給我買2塊錢一碗的豌豆粉,,然後各種人多,媽媽總是拉著我的手,怕我走丟,每次回家走到一半路程就走不動了,非要讓媽媽揹我回來,現在沒有那種感覺,主要因為現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基本有事沒事都往城市裡跑,買東西不在要趕集的時候買了,隨時都可以買到想要的,以前家裡鹽巴用完了,都要等到趕集去買,順便帶上兩隻土雞和一些土雞蛋去買了換錢才能買。以前都是走路三兩個人一起去趕集一起回家,有說有笑,挺好的,現在都是各自家來著車去城裡買了就回來了。
-
3 # 龍本佳人
我覺得小的時候逛集市,是人山人海,熙熙攘攘,到處都是一片熱鬧非凡的氣氛。 每個人臉上都是喜氣洋洋,到處都是討價還價的聲音。 我記憶深刻的是:每一年過年到羊山去給姑奶拜年! 因為去姑奶家要 一個市場,賣菜的,賣布的,五金交電,糖果要什麼有什麼! 特別熱鬧,讓我記憶深刻的就是我每一年去都會撿到錢! 也就81年82年左右吧, 撿個一角兩角的呀,那高興的不得了!
-
4 # 大明湖7086
小時候沒有現在的電子裝置,到集上人擠人,買東西的多,賣東西的也多,看熱鬧也多啊!說書的唱戲的擺個攤就開始,給錢也行,不給錢也行,那叫一個熱鬧。趕個集,買個小吃,得閒嘗夠了才才買呢,那時候的人就是實在呀。賣棗的攤邊上,光棗核一地,都是這個嘗一把,那個嘗一把,想想那時候的事,也是趣事一件。
-
5 # 淡泊閒遠山
小時候我們那裡叫“趕圩”。那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但是充滿了煙火氣。家住小城,很多人都互相認識。大人和老闆大聲砍價,順便調侃幾句。我們饞嘴喜歡吃街上的小吃零食。現在想起來覺得那時候雖然娛樂的東西很少,但是很充實也覺得好溫暖。
-
6 # 使用者人生如浮雲
感覺:現在去聚會沒有小時候的感覺,是的。而對我印象最深刻的“趕會”經歷是:那是在我當兵探家時,和家裡姐姐們一起到縣城趕集,在買粉時差二毛錢,差點和賣粉的打起來。當時,我兜裡沒有那兩毛錢。那賣粉的說什麼也不行,給我急的(因為當時我還穿軍裝)。後來還是本村的人,替我給了賣粉的兩毛錢。透過這件事,使懂得了人生路上沒錢不行,一分錢憋倒英雄漢。
-
7 # 青春有你才無悔1
時代不同了,觀念也改變了,那個時候條件不好,家裡有什麼東西破了,可以縫縫補補,鎮上有的十天三個會,或兩個會,商店很少。不到逢會根本很少能碰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只有想到的東西都有賣,例如,鍋漏了換鍋底,秤桿子斷了,農具壞了修鞋,補衣服,手藝人比比皆是。現在不同了,條件好了,超市,五金店,商場要的東西一站買齊,不用東奔西走。所以不逢會都能買到,誰還非得逢會去買東西,現在家家戶戶都有電動車,大街上堵的水洩不通。特別是年齡大的,根本沒交通意識。所以這就是沒從前趕會的感覺。
-
8 # 馬大帥278
我們老家趕集是早上去菜市場買肉買菜,你說的這種情況在我們那裡叫趕會,會期是固定的,按陰曆就是初一,十一,二十一,隔十天一個會,以此類推,但是起會的鄉鎮和大一點的村莊太多,幾乎是天天有會,有的還重合,平常的會人也多,賣東西的也不少,吃的穿的用的基本上都能買到,但是遇到農忙前,節假日,春節前的時候的會期,那真的是人山人海,基本上都是全家岀動,買一些農具,順便在路邊攤吃一碗美味的小吃,會上的東西便宜實惠還耐用,有條件的還會請戲劇團來唱大戲,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趕會的人越來越少了,而且是以老年人為主,以後還有沒有會了還很說!
-
9 # 遠近不一樣
小時候非常企盼集會,大人會給點另花錢買點小吃,中午家裡有客人來會吃白麵。帶上幾角錢,可以喝一碗素子餃子,還能買的吃一點慣長小吃,再買點頭繩之類的東西。
-
10 # 尼姑辣死
我們這也叫趕會。有集會的日期是按陰曆算的,我們村都是逢九有會。
我小時候趕會的印象就是吃。
炒涼皮,炸串,餅乾糕點,糖果。
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吃炒涼皮,會一般下午才開始,我中午就少吃點飯,等大人把我領到會上,我就買炸串,去吃炒涼皮。哎喲我了個天啊,我現在想想那會的炒涼皮好吃的我現在流口水。我吃一大碗,弄飽肚子後就跟這大人屁股後面逛。
逛到大人買好東西,準備走了。我再去吃一碗,回家就不用吃飯了。哈哈。
-
11 # 冷風崔
我們這兒叫趕場或趕集,現在趕集沒有以前那種場面,集市上也沒有以前熱鬧,雖然賣東西的人很多,但趕集的人很少了,尤其是趕集人年齡結構變化很大,小時候趕集的年青人很,現在大多數是中老年人。
那時候我們這男青年趕集就是為了和女朋友見面,談戀愛,沒有朋友的請人介紹在街上見面。那時我們還小,不過也懂得一些,也會跟著大一點的年青人跑來跑去的,上高中以後就外出讀書了。
小時候趕集是和一起長大的玩伴或是比我們大一點的鄰居一道,趕集就是為了好玩,東看看西瞧瞧,沒有需要辦的事,也沒有任何目的,就圖個熱鬧。幾個夥伴一起,你搭著我的肩,我摟著你的腰,很要好的排成隊在街上漫無目的的走著。
那時街上賣狗皮膏藥的很多,就喜歡聽那些人神吹,看個熱鬧。不過,有時也相信那些賣藥的,記得初中時,由於臉上長滿青春豆,又癢,起了疙瘩,難看死了。青春期特別注意形象,對臉上的豆豆很是反感。
一次一位賣狗皮膏藥的正在熱吹他的藥如何的好,看的人很多,本人也圍上去看,也沒有作聲,賣藥的看到我就對周圍的人說:他臉上的豆豆用他的藥就可以去除。我就問他要多少錢可以治好,他說四元錢。那時家裡特別窮,四元錢在當時可值錢的,應該相當於現在的二三十元吧,主要是那時候的錢很難找。說實話那時的自己很勤勞,就用週末或是放學後採點茶葉來賣換點錢。
抱著試試的心態,花了四元錢就帶回了兩小包藥粉,藥的效果的確不錯,用過後臉上的豆豆真的不見了。現在也還記得用那藥時要用醋和大蒜頭來泡,擦上後很痛的,味道很大,不過效果真的很好,圓滿解決了臉上的豆豆,甚是欣慰。
兒時趕集很快樂,現在每年只有春節期間恰逢趕集日才會去,集市變了,路也變成了柏油路,大街也是柏油的(兒時的老家集市街道是用石子鋪成的,路是泥巴路),不過少有了兒時的那種歡樂和幸福。
回覆列表
造成這種感覺是多方面因素影響的:1、社會變革使集市大氣候發生根本變化,貨品的種類已多為塑膠、PU等化合機制商品,少了諸如實木、頭層真皮等天然手工製品在老集市交易,少了一層"返樸歸真"的感覺。2、集市受到網購衝擊較大,某寶、某東上的貨品千百萬種,年青一代網購成癮(網購也確實方便),此群體極少進入集市,使得集市老齡化程度加速,進而無法提高和帶動整個集市的氛圍。3、網路、新媒體、自媒體的推廣發展,千奇百怪的商品已經為人們所熟知,集市這種傳統商品及交易已經調動不了人們的追購慾望。4、人際言語交流減少,集市內與手機為伴的檔主及消費者比例超大,除了寥寥幾句的報價、問價之外,基本上就是與手機打交道了,整個集市的融和度急劇下降。5、生活節奏加快,基本上系買完即走;生活質素提高,集市商品已不是不可或缺的日用品;集市商品價格的提高對消費者購買慾望影響也較大,有些攤檔主竟然把日用品當作特色工藝品來銷售,價格高得離譜,脫離了原始集市"等價交換"、"趕集就是便“的基本形態。6、個人衛生要求的提高,集市上人挨人弄得滿身臭汗的購物方式已被逐漸嫌棄。7、現代城鄉兒童的玩法多樣,逛集市這種方式已經不是他們興趣所致等等。
小時候逛集市,最喜歡吃的就是集市上的小食品。有許多食品是現在機器做不出來的,比如我們當地有一些蛤螻粽子、白(米乙)、煎堆、蝦餅、番薯餅、糯米雞、牛耳餅等等,現在鬧市只剩下油條了,加上現在的人功利心太強,動不動就用地溝油摻和製作食品,很多集市食品搞到大家現在都不敢亂吃了,以前這麼多經典傳統食品及工藝都沒有大範圍傳承下來,想想真的是一種文化缺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