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積極家庭教育

    如何愛孩子,才能避免產生溺愛呢?

    1. 樹立社會化的教育觀。想要孩子成為偉人,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最次成為無害社會的人,各位父母必須明白,孩子是社會的一部分,他們必將主導社會,創造社會,你越強調孩子的社會屬性和社會任務,你的教育觀就越實用,培養出來的孩子,就會更有益於社會,越有作為!

    2. 給孩子與其年齡適當的愛。襁褓中,溫暖安全。兒童要安全呵護,規則引導,習慣養成,少年要努力嘗試,不怕挫敗,朝氣向上心態意志等,總之,切忌越俎代庖,萬事無私奉獻!不包辦代替,很多父母擔心孩子做不好事情,都幫孩子做了,導致孩子三四歲還要父母餵飯,穿衣,五六歲還不會做簡單的家務。這樣的孩子不會勤勞善良,也缺少同情心。

    3. 不要特殊待遇,不要給孩子特殊的待遇,好東西都給孩子留著會讓孩子感覺自己在家的的地位很高。現在很多孩子吃飯的時候,都是家長追著孩子餵飯。

    4. 不要過分注意孩子,很多父母都習慣以孩子為中心,都圍著孩子轉。對孩子過分注意,會讓孩子產生驕傲的心理。 5. 不要輕易滿足孩子,也不要有求必應。對孩子的要求要慎重考慮,不能孩子想要什麼就給什麼。有的父母總是害怕孩子哭鬧所以對孩子百依百順。這樣的孩子必然不懂珍惜,不會體貼他人,並且豪無忍耐和吃苦的精神。

    6. 從小培養孩子懂感恩!在生活中讓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多參與父母工作,教育他在勞動中找到樂趣的同時也讓他體會父母的艱辛、生活的不易,從而珍惜所擁有的一切!

    7. 立規矩,定原則。我們在愛孩子的同時需要給於一定的界限,讓他知道什麼事能做,什麼是不能做,什麼話能說,什麼話不能說。給他樹立正確的三觀,這樣才能使孩子健康的成長。

    孩子都是從父母身上掉下來的肉,父母有權利去無比的疼愛他,可孩子卻不是父母的寵物,不是父母的附屬品,他也是一個人,也是社會上的一個獨立的個體,將來終究要離開父母獨自面對社會的。所以我們愛孩子就要為孩子的一輩子去考慮,去給與孩子大愛而不是日常嬌生慣養的溺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補習班怎麼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