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左關右鉺

    讀完《貓城記》,眼前有個意象揮之不去:如果說古今中外的文學,如同我們腳下大地一樣博大多元——有歷史長篇像高原厚土,有心理小說似深深海溝,那麼,還有一種型別,就像奔湧不息的岩漿,從滾燙的地心出發,帶著硫磺那刺激氣味,但凡大地有傷口,就從傷口處迸發。這就是《貓城記》為代表的諷喻小說。

    《貓城記》寫於1932年,老舍正是33歲的熱血青年,但他立身的世界,卻是個腐敗透頂、瀕臨奔潰的末世,國不國,人不人,鬼不鬼。老舍把這末世的一切混蛋景象,移植到另一個架空世界,即火星上的文明古國貓國。

    一百年前起染上的鴉片毒品,仍在蔓延,這就是書中大量提到的迷葉,這是日常食品、財政命脈,卻又是殺人毒劑。“我”的身份轉換成了一個外華人,如同當年權貴巴結、百姓陌生又恐懼的洋鬼子。小說以“我”為視角,以我對貓國探索瞭解為線索,幾乎是全景式的展現了貓國社會上上下下、古往今來。《貓城記》裡諷喻的兩端,都顯而易見,不管是時人、還是今人,一讀就能明白無誤地知曉作者想要說什麼。

    讀《貓城記》時,我總會不由自主地想起另外一些書,比如《格列佛遊記》、《動物莊園》,甚至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我是貓》。他們都像一種人類共通的東西——對正義的渴望、對現狀的憤怒,這些共通追求,被現實深深壓抑後,變成了滾燙的岩漿,在地下奔湧衝突,終於找到一個地表傷口了,便從這裡猛烈爆發,把著火的石塊投向糟糕的政治,把灼人的岩漿撲向人性的黑暗,用憤怒的雷鳴、呼嘯,回擊地表的一切可笑。

    所以,這樣的小說,帶著滿腔的技巧,更帶著滿身的勇氣。今人,或許會一遍遍地重讀《貓城記》,去琢磨老舍先生的語言,探求諷喻的巧妙,就像參觀一處死火山留下的地質公園。或許少有人會敢於正視此刻地下的火。這種勇氣,是對有良心的創作者永不結束的拷問。

    這也是我深愛《哈利波特》系列的原因之一。作者在漫長的創作過程中,深知自己會寫出悲痛、憤怒、刻薄的嘲諷和不懈的抗爭,但她竟然把糖紙包裝得如此漂亮誘人,耐心地用一二三本書給小朋友吃糖,把堅硬的核心包裹在四五六七本書裡。這是一種值得琢磨的成熟做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不同於西湖、太湖、洞庭湖、洱海的鏡泊湖,為何另具一番情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