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胡楮智

    自媒體是一種全新平臺,是網際網路平臺基礎上的又一個跨越,網際網路媒體受眾主要是中產階層和年輕人,自媒體受眾卻覆蓋各個階層,受眾變化很大,面對新的受眾,為了迎合新受眾的口味,為了流量,很多作者殫精竭慮的創新嘗試,相對以往,確實怪怪的。三五年後,待平臺發展成熟,當見怪不怪。

  • 2 # 神無蹤

    不知道題主說的誰發的文章怪怪的,是自己還是感覺大家發的都怪怪的。

    如果是自己,那就很正常,因為我也是這樣,自己寫的東西重複看一遍感覺非常難受的,等個一兩年拿出來看會發現寫得還可以,這應該是大部分人都有的一種現象。

    如果是說的大家發的都怪怪的,那就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了。

    1、歷史的演變。

    文章的敘述方式,從古至今,是一直在變,從文言文到民國時期的半白文。時代的不同,為了迎合讀者,必須進行一些改變。

    如魯迅時期的文章,也許魯迅那個年代的人,看文言文會稍有別扭,但看魯迅的就覺得很順,而到了現在這一時代,我們再看魯迅先生的文章,會發現也有一些晦澀,讓新生代的孩子去看,或許很多地方都無法理解。

    歷史的演變,導致文章敘述方式也在變。

    2、讀者的閱讀習慣。

    上面說了迎合讀者,那麼這些年讀者都有哪些改變呢?回憶一下,我小的時候,能耐心的去看一本文學著,花幾個小時的時間去讀,去理解從中的一點點東西。

    為什麼?因為那個時間,資訊量太少了,我們只能從書本上去汲取東西,沒得選擇。

    種類多了,因此我們挑選的自然也多了,如果再像以前一樣,用漫長的敘述手法去寫,自然不行了,別人能從一百個字裡面提取出資訊,為什麼要從一萬字裡去提取?

    因為資訊繁雜,也慢慢導致人們變得有一些浮躁,出現了“太長不看”“什麼爛排版,不看”之類的言論。

    在這樣的背景下,如果再沿用過去的方式去寫文章,那麼更大的可能是在每天幾十萬幾百萬幾千萬的新聞中石沉大海。

    人們更願意用更少的時間去獲取更多的資訊,閱讀習慣的改變,使得寫作者的寫作方式也在變,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方方面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酒店式公寓的商業性質和住宅性質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