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茅廬學堂

    相對來講,做教育的人會更有情懷一些,我們會本能的排斥考核、獎懲,但做企業不能單靠情懷來支撐。情懷再好,也要進行考核。

    我給你這麼兩點建議:

    第一:要給員工明確的工作要求,以及結果的衡量標準。

    比如招生要有招生數量的要求,諮詢轉化要有客戶轉化的要求,上課要有滿意度的要求,並且,這些要求需要相對明確和清晰的考核標準。

    基於這些指標,你再來判斷績效的考核結果,根據結果來做激勵措施,也就是獎懲。

    第二:獎要獎到心動,罰要罰到心痛。

    我們都知道,做得好應該得到獎勵,做得不好應該處罰。很多企業也不是沒做,只是做得不夠。

    在阿里有一句話,叫獎要獎到心動,罰要罰到心痛。這樣才能起到激勵的作用。

    做管理,就是一個處理衝突和麵對挑戰的角色。直接點說,做管理就是要得罪人的,取決於你得罪誰。對不起不好的人,才能對得起好的人。

    你是得罪那些又努力、結果又好的人,還是得罪那些不努力、結果又差的人?

    如果你得罪的是後一種人,給他們低績效、降職,甚至開除,會讓前面那些優秀的人認可你,帶來更好的結果。

    但如果你選擇得罪前一種人,就會把團隊變成吃大鍋飯的地方,最後通常是優秀的人離開,留下的都是平庸的人。

    所以你要做出一些選擇,這是管理者最痛苦的事情。

    第三:醜話當先

    就像我前面說的,教育類的管理者,人通常比較nice,會比較溫和,這在做管理的時候就要面臨一個挑戰。

    阿里怎麼做的?很簡單,醜話當先。

    阿里創立前十年,每一期的新員工培訓,馬老師都會親自到場講課,講他對新員工的期待和要求。

    透過這個培訓,他在告訴新員工:“我先把話放在這裡,如果你覺得不喜歡,可以離開,如果你覺得價值觀是一致的,你可以好好幹下去。”

    ---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霍金可以預言未來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