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草民嘚吧嘚
-
2 # 劍膽琴心01
諸葛亮死後的劇情其實很精彩,只是作者沒寫好。
諸葛亮是《三國演義》中塑造最成功的人物之一,被稱為“智絕”(曹操–奸絕、關羽–義絕),他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作者傾注了太多的心血,來渲染諸葛亮傳奇的一生,把他寫成呼風喚雨,無所不能的人物,連死都是天命所歸。
然而,正因為如此,秋風五丈原之後,作者羅貫中隨著諸葛亮的去世,他的熱情和興趣大為減退,對於之後的戰事只是簡單敘述,使故事草草收場,讓讀者覺得以後的情節索然無味。所以不得不說三國演義開篇場面宏大,以黃巾起義爆發為背景,湧現出許多叱吒風雲的人物,但是後期隨著諸葛亮之死,已註定蜀國滅亡,造成作者羅貫中也沒有耐心再講下面的故事了,才導致小說虎頭蛇尾,使後面的情節變得不那麼精彩。
其實諸葛亮死後,蜀國又堅持了29年才滅亡的,如果算到三國歸晉也有46年之久,在這麼長的時間裡,湧現出許多可歌可泣、驚心動魄的故事,比如羊祜和陸抗的“羊陸之交”,諸葛瞻、諸葛尚戰死綿竹,尤其是姜維、鄧艾、鍾會之間鬥智鬥勇,最終三雄同滅的悲劇更是值得大書特書的。
五丈原後的“三國演義”,好比“趙本山”表演結束後的“春晚”。讀者、觀眾,走了一大批。
一方面,三國演義的作者、讀者受傳統正統思想的影響,對蜀漢,特別是對諸葛亮“情有獨鍾”。羅貫中大篇幅描寫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豐功偉績”,給讀者留下深刻影響,以至於“無諸葛,不演義”,諸葛亮成為很多讀者的粉絲,他的離開,必然會使很多讀者不再繼續讀下去。
另一方面,後三國演義中很多原先靈魂人物都“黯然下臺”,書中不再缺乏“超級英雄”,姜維、鄧艾、鍾會,都顯得稀鬆平常,故事情節也平淡乏味,無驚險的戰爭,也沒有一波三折,勾心鬥角的場面,缺乏藝術觀賞性。
如果按照原著 拍《三國演義》,諸葛亮死後的劇情,相信會沒有人繼續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