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木子軒兒童畫
-
2 # 木子軒兒童畫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雷電是地球上最常見的一種自然現象。整個地球表面平均每秒鐘有100多次閃電。閃電的中心溫度可以高達17000~25000℃,並在1‰到1/10秒之內釋放出幾百萬至上億焦耳的能量……一次長距離的閃電要經歷50次左右的轉折才落到地面上,在空中留下了一條蜿蜒曲折的軌跡。閃電時電流的顛值可以達一萬安培,給地球帶來5庫侖電量。
在雷雨天氣,我們有時會—看到一些參天大樹被雷電擊倒,而周圍的一些高塔、高樓等高層建築卻安然無恙.這是什麼原因呢?
這些參天大樹由於受到帶大量電荷的雲層的感應,也帶上大量電荷,積累的電荷過多時,樹就被擊倒。在同樣倩況下,高層建築安然無恙,這恐怕要歸功於避雷針了。
在許多高塔上都有於個金屬做的、狀如繡花針、針頭向上直立的東西,這就是避雷針。那麼,這狀如繡花針、貌不驚人的東西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作用,能“避雷”呢?
其實,避雷針應叫“引雷針”才合適.在雷雨天氣,高樓上空出現帶電雲層時,迅雷針和高樓頂部都被感應上大量電荷,由於避雷針針頭是尖的,而靜電感應時,導體尖端總是聚集了最多的電荷。這樣,避雷針就聚集了大部分電荷。避雷針又與這些帶電雲層形成了一個電容器,由於它較尖,即這個電容器的兩極板正對面積很小,電容也就很小,也就是說它所能容納的電荷很少。而它又聚集了大部分電荷,所以,當雲層上電荷較多時,避雷針與雲層之間的空氣就很容易被擊穿,成為導體.這樣,帶電雲層與避雷針形成通路,而避雷針又是接地的。避雷針就可以把雲層上的電荷導人大地,使其不對高層建築構成危險,保證了它的安全。
我們聰明的祖先遠在西方之前就發明了避雷裝置,並在實踐中應用。據《後漢書》記載,一次當時的重要宮殿未央宮和柏梁臺遭雷電襲擊發生火災不久,就有一位名叫“勇之”的方士向漢武帝建議,在宮殿的屋脊上安裝“鴟魚”來防止災難。
此後兩千年來,中國古建築的屋脊上大多安裝了這一類金屬瓦飾,有的是龍、有的是飛魚和雄雞。儘管沒有引導線與地面連線,但大雨淋溼的屋簷和牆壁,自然起到了接地的作用。由於這類瓦飾高於建築物之上,即使是猛烈的落地雷,也通常只是擊毀了瓦飾而保全了建築物主體。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雷電是地球上最常見的一種自然現象。整個地球表面平均每秒鐘有100多次閃電。閃電的中心溫度可以高達17000~25000℃,並在1‰到1/10秒之內釋放出幾百萬至上億焦耳的能量……一次長距離的閃電要經歷50次左右的轉折才落到地面上,在空中留下了一條蜿蜒曲折的軌跡。閃電時電流的顛值可以達一萬安培,給地球帶來5庫侖電量。
在雷雨天氣,我們有時會—看到一些參天大樹被雷電擊倒,而周圍的一些高塔、高樓等高層建築卻安然無恙.這是什麼原因呢?
這些參天大樹由於受到帶大量電荷的雲層的感應,也帶上大量電荷,積累的電荷過多時,樹就被擊倒。在同樣倩況下,高層建築安然無恙,這恐怕要歸功於避雷針了。
在許多高塔上都有於個金屬做的、狀如繡花針、針頭向上直立的東西,這就是避雷針。那麼,這狀如繡花針、貌不驚人的東西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作用,能“避雷”呢?
其實,避雷針應叫“引雷針”才合適.在雷雨天氣,高樓上空出現帶電雲層時,迅雷針和高樓頂部都被感應上大量電荷,由於避雷針針頭是尖的,而靜電感應時,導體尖端總是聚集了最多的電荷。這樣,避雷針就聚集了大部分電荷。避雷針又與這些帶電雲層形成了一個電容器,由於它較尖,即這個電容器的兩極板正對面積很小,電容也就很小,也就是說它所能容納的電荷很少。而它又聚集了大部分電荷,所以,當雲層上電荷較多時,避雷針與雲層之間的空氣就很容易被擊穿,成為導體.這樣,帶電雲層與避雷針形成通路,而避雷針又是接地的。避雷針就可以把雲層上的電荷導人大地,使其不對高層建築構成危險,保證了它的安全。
我們聰明的祖先遠在西方之前就發明了避雷裝置,並在實踐中應用。據《後漢書》記載,一次當時的重要宮殿未央宮和柏梁臺遭雷電襲擊發生火災不久,就有一位名叫“勇之”的方士向漢武帝建議,在宮殿的屋脊上安裝“鴟魚”來防止災難。
此後兩千年來,中國古建築的屋脊上大多安裝了這一類金屬瓦飾,有的是龍、有的是飛魚和雄雞。儘管沒有引導線與地面連線,但大雨淋溼的屋簷和牆壁,自然起到了接地的作用。由於這類瓦飾高於建築物之上,即使是猛烈的落地雷,也通常只是擊毀了瓦飾而保全了建築物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