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124658495821
-
2 # 孤單遠行客
在農村常可見到一些皮膚髮黃的豬,這種豬不愛吃食、不愛活動、乏力無神、腹瀉、面板和鞏膜黃染,嚴重者可死亡。其宰殺後的豬肉、板油均呈黃色,肝、脾也較正常豬大,甚至可出現肝硬化。如果人吃了未煮熟的黃膘豬肉,或是食用了被生黃膘豬肉汙染的食物和使用了被其汙染的餐具,就可能出現甲型肝炎的症狀。為了避免人畜共患肝炎等傳染病,應避免食用這類病豬的肉和內臟。
最好別吃!
⑴外觀鑑別
新鮮豬肉——表面有一層微幹或微溼潤的外膜,呈淡紅色,有光澤,切斷面稍溼、不粘手,肉汁透明。
次鮮豬肉——表面有一層風乾或潮溼的外膜,呈暗灰色,無光澤,切斷面的色澤比新鮮的肉暗,有粘性,肉汁混濁。
變質豬肉——表面外膜極度乾燥或粘手,呈灰色或淡綠色、發粘並有黴變現象,切斷面也呈暗灰或淡綠色、很粘,肉汁嚴重混濁。
⑵氣味鑑別
新鮮豬肉——具有鮮豬肉正常的氣味。
次鮮豬肉——在肉的表層能嗅到輕微的氨味、酸味或酸黴微,但在肉的深層卻沒有這些氣味。
變質豬肉——腐敗變質的肉,無論在肉的表層還是深層均有腐臭氣味。
⑶彈性鑑別
新鮮豬肉——新鮮豬肉質地緊密且富有彈性,用手指按壓凹陷後會立即復原。
次鮮豬肉——肉質比新鮮肉柔軟、彈性小,用指頭按壓凹陷後不能完全復原。
變質豬肉——腐敗變質肉自身被分解嚴重,組織失去原有的彈性而出現不同程度的腐爛,用指頭按壓後凹陷,不但不能復原,有時手指還可以把肉刺穿。
⑷脂肪鑑別
新鮮豬肉——脂肪呈白色,具有光澤,有時呈肌肉紅色,柔軟而富於彈性。
次鮮豬肉——脂肪呈灰色,無光澤,容易粘手,有時略帶油脂酸敗味和哈喇味。
變質豬肉——脂肪表面汙穢、有粘液,常黴變呈淡綠色,脂肪組織很軟,具有油脂酸敗氣味。
參考資料:中國質量監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