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是在春秋戰國時期形成的。
由於中國農曆是一種“陰陽合曆”,即根據太陽也根據月亮的執行制定的,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陽執行週期,但中國又是一個農業社會,農業需要嚴格瞭解太陽執行情況,農事完全根據太陽進行,所以在曆法中又加入了單獨反映太陽執行週期的“二十四節氣”,用作確定閏月的標準。
地球每365天5時48分46秒,圍繞太陽公轉一週,每天24小時還要自轉一次。
由於地球旋轉的軌道面同赤道面不是一致的,而是保持一定的傾斜,所以一年四季太Sunny直射到地球的位置是不同的。
以北半球來講,太陽直射在北緯23.5度時,天文上就稱為夏至;太陽直射在南緯23.5度時稱為冬至。
太陽直射點在半年裡從最北移到最南,又用半年再返回去,引起地球的上下冷熱不均,才有了規律的大氣運動,才有了規律的寒來暑往。
夏至、冬至兩個節氣,就是這麼來的,這兩天太陽對北半球的熱輻射,—個最多,—個最少。
你可以簡單理解這個熱輻射叫做天之氣。
我們古人有非常聰明的智慧,對這兩個節氣怎麼記錄呢?量中午的日影即可,最短的那天是夏至,最長的那天是夏至。
那麼,冬至到夏至之間的中點,古人稱之為春分;夏至到冬至之間的中點,古人稱之為秋分。
因為地球還是保持一樣的傾角,沿著軌道轉到了太Sunny線跟地軸線正好垂直相交的這個軌道位置。
在這兩天,準確的說是在春分、秋分兩個時刻,太陽不偏不倚直射赤道,南北半球得到相同的光照。
這就是氣候溫和的春分、秋分,跟冬至夏至一樣,也是相距半年,正好一起把一年四等分。
怎麼理解“分”和“至”兩個字呢?
春秋分就是春秋天裡晝夜兩等分的那兩天,分指晝夜長短平分,不是說春秋天季節的中點。
冬夏至就是冬夏天裡太陽照射角度的兩個極值,並不是冬天到了最冷,夏天到了最熱的時候。
二分二至完全是天體運動的位置,也構成24節氣的基礎,它們四個之間的中點,正好就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中華先哲的智慧包含科學的世界觀、發展觀、人生觀,值得我們永遠傳承、學習、發揚。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是在春秋戰國時期形成的。
由於中國農曆是一種“陰陽合曆”,即根據太陽也根據月亮的執行制定的,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陽執行週期,但中國又是一個農業社會,農業需要嚴格瞭解太陽執行情況,農事完全根據太陽進行,所以在曆法中又加入了單獨反映太陽執行週期的“二十四節氣”,用作確定閏月的標準。
地球每365天5時48分46秒,圍繞太陽公轉一週,每天24小時還要自轉一次。
由於地球旋轉的軌道面同赤道面不是一致的,而是保持一定的傾斜,所以一年四季太Sunny直射到地球的位置是不同的。
以北半球來講,太陽直射在北緯23.5度時,天文上就稱為夏至;太陽直射在南緯23.5度時稱為冬至。
太陽直射點在半年裡從最北移到最南,又用半年再返回去,引起地球的上下冷熱不均,才有了規律的大氣運動,才有了規律的寒來暑往。
夏至、冬至兩個節氣,就是這麼來的,這兩天太陽對北半球的熱輻射,—個最多,—個最少。
你可以簡單理解這個熱輻射叫做天之氣。
我們古人有非常聰明的智慧,對這兩個節氣怎麼記錄呢?量中午的日影即可,最短的那天是夏至,最長的那天是夏至。
那麼,冬至到夏至之間的中點,古人稱之為春分;夏至到冬至之間的中點,古人稱之為秋分。
因為地球還是保持一樣的傾角,沿著軌道轉到了太Sunny線跟地軸線正好垂直相交的這個軌道位置。
在這兩天,準確的說是在春分、秋分兩個時刻,太陽不偏不倚直射赤道,南北半球得到相同的光照。
這就是氣候溫和的春分、秋分,跟冬至夏至一樣,也是相距半年,正好一起把一年四等分。
怎麼理解“分”和“至”兩個字呢?
春秋分就是春秋天裡晝夜兩等分的那兩天,分指晝夜長短平分,不是說春秋天季節的中點。
冬夏至就是冬夏天裡太陽照射角度的兩個極值,並不是冬天到了最冷,夏天到了最熱的時候。
二分二至完全是天體運動的位置,也構成24節氣的基礎,它們四個之間的中點,正好就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中華先哲的智慧包含科學的世界觀、發展觀、人生觀,值得我們永遠傳承、學習、發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