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008204498042
-
2 # 使用者3878603139388
通常情況下風箏的骨架是毛竹篾片、玻璃鋼等材料,而自己做的話,毛竹,篾片比較難找到,一般的輕質有一定韌性的材料都可以用於風箏的骨架製作,個人推薦用竹蓆,價格便宜,使用方便,易獲得。
風箏,是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紙或絹,拉著系在上面的長線,趁著風勢可以放上天空,深受人們喜愛。
風箏是由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發明於中國東周春秋時期,至今已2000多年。相傳墨翟以木頭製成木鳥,研製三年而成,是人類最早的風箏起源。後來魯班用竹子,改進墨翟的風箏材質。直至東漢期間,蔡倫改進造紙術後,坊間才開始以紙做風箏,稱為”紙鳶“。
到南北朝時,風箏開始成為傳遞資訊的工具;從隋唐開始,由於造紙業的發達,民間開始用紙來裱糊風箏;到了宋代,放風箏成為人們喜愛的戶外活動。宋人周密在《武林舊事》寫道:“清明時節,人們到郊外放風鳶,日暮方歸。”“鳶”就指風箏。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宋蘇漢臣的《百子圖》裡都有放風箏的生動景象。
公元1600年,東方的風箏(菱形)傳到了歐洲
普通風箏的做法一般是採用竹子做骨架,紙做肉。 竹子是製作風箏骨架的主要材料。選取壁厚3-5釐米的竹子削成竹片,利用竹片的韌性做風箏的骨架。根據自己的愛好製成各種各樣的風箏骨架,比如蜻蜓狀、蝴蝶狀。 紙是蒙糊風箏的主要材料,以質薄纖維長而均勻,富有韌性,耐溼耐衝擊,色澤白而潔者為佳。把紙糊在骨架上,再繫上線,風箏就做好了。 紙風箏的做法: 用細竹籤 :2長(40-50釐米,十字交叉作骨架),4短(圍邊框,做成長方形的比較穩固平衡) 牢牢綁好(用細鐵絲,或用保證粘力夠強的強力膠), 糊紙,選紙要有韌性,不能薄不能脆,沿邊框糊結實,過程中保證紙完整平整,不能有一點破損,否則飛不起來; 粘尾巴,用較輕的紙兩條,寬約5-8釐米,長度在3米-10米間(如有特殊需要可更長),兩條分別粘於主體同一邊上的左右兩端(若主體為長方形,粘在較短邊),保證粘好後兩條尾巴長度相等 綁線,四條線端分別固定在主體四角,提拉在一處(使線呈四稜錐)在手中拉緊,打結(線要拉的正,保證力度平均) 把風箏線繫上,完成 這時,你還可以在做好的風箏上塗上你喜歡的色彩,鑲上花邊,或者繫上絲帶,掛上紙環。但不能影響風箏在空中的飛翔,因為附件太多了會使風箏飛翔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