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安安
-
2 # 使用者3878603139388
“皮黃”又做“皮簧”,是西皮與二黃(簧)的簡稱,它們是京劇的兩大主要聲 腔,所以早年的京劇也被稱為“皮黃”或“皮簧”戲。
《中國京劇史》說:“京劇的前身是徽戲(徽調)、漢戲(楚調)、崑曲、秦腔、 京腔,並受到民間俗曲的影響。”特別是徽戲和漢戲的聲腔對京劇的形成影響最大。
自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開始,以向乾隆皇帝祝壽為名,先後有“三慶”、“四 喜”、“春臺”、“和春”等徽班來到北京演出,史稱“四大徽班”,“先後到京的漢戲 藝人多搭徽班演唱”(《中國京劇史》)。二黃(簧)是徽戲的主要聲腔之一,而漢戲 聲腔以西皮和漢戲二黃(簧)為主,它是皮、簧合奏的。
隨著徽戲、漢戲的進京演 出,使得西皮、二黃(簧)聲腔進一步融合,迅速發展,形成豐富的旋律和完整的 板式。
二黃(簧)聲腔比較平穩、深沉,適於表現感嘆、沉思、悲憤等情緒,而西皮 則明快、剛勁,更適合表現激昂的情緒。板式就是節奏,除了原板、慢板、快三眼、 導板、回龍、散板、搖板等共同板式之外,西皮之中還有二六、流水、快板等。
皮黃戲就是以「西皮」和「二黃」兩種不同的腔調為主的戲曲。二黃腔源於南方江西、安徽,流傳到湖北後,又結合了流行於北方的西皮腔,綜合成為獨立的戲曲,因之被稱為「皮黃戲」,習慣稱為「二黃戲」。二黃(簧)是徽戲的主要聲腔之一,而漢戲聲腔以西皮和漢戲二黃(簧)為主,它是皮、簧合奏的。道光年間,隨著徽戲、漢戲進京演出,使得西皮、二黃(簧)聲腔進一步融合,迅速發展,形成豐富的旋律和完整的板式。擴充套件資料:京劇舞臺藝術在文學、表演、音樂、唱腔、鑼鼓、化妝、臉譜等各個方面,透過無數藝人的長期舞臺實踐,構成了一套互相制約、相得益彰的格律化和規範化的程式。它作為創造舞臺形象的藝術手段是十分豐富的,而用法又是十分嚴格的。不能駕馭這些程式,就無法完成京劇舞臺藝術的創造。中國派遣京劇團赴世界各地訪問演出,其中梅蘭芳先後於1952年、1957年和1960年赴蘇聯訪問,1956年第三次訪問日本,為中國傳統文化在海外贏得了巨大榮譽。他的高超表演不僅讓世界對中國的“國粹”京劇刮目相看,還對日本、歐美的戲劇及電影藝術產生了深遠影響,戲劇大師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布萊希特在他們的創作中,都汲取了梅蘭芳表演藝術的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