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味】:甘苦,涼。 ①《日華子本草》:涼。 ②《滇南本草》:性微寒,味微苦,平。 ③《綱目》:甘,平,滑,無毒。【歸經】:脾;肺;肝經. ①《本草再新》:入脾、肺二經。 ②《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陰、厥陰經。 【入藥部分】:為錦葵科植物木槿的花。【產地和分佈】:原產於中國中部各地。華東、中南、西南及河北、陝西、臺灣等地,均有栽培。【形態特徵】: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2米~3米,多分枝;葉三角形或菱狀卵形,有時中部以上有3裂。花大,單生葉腋,直徑5~8釐米,單瓣或重瓣,有白、粉紅、紫紅等色,花瓣基部有時紅或紫紅;花期6~9月,花甚多,雖每花只開一日,但每天都有大量的花開放,十分美麗。在園林中常用作花籬、單植、成列種植或作其他灌木的背景。花期滿樹花朵,嬌豔奪目,甚為壯觀美麗。【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鮮者30-60g。外用:適量,研末或鮮品搗爛調敷。 【注意事項】:【木槿花的功效與作用】:清熱利溼;涼血解毒。主腸風瀉血;赤白下痢;痔瘡出血;肺熱咳嗽;咳血;白帶;瘡癤癰腫;燙傷。 ①《日華子本草》:治腸風瀉血,赤白痢,並焙入藥;作湯代茶,治風。 ②《綱目》:消瘡腫,利小便,除溼熱。 ③《本草匯言》:能除諸熱,滑利能導積滯,善治赤白積痢,乾澀不通,下墜欲解而不解,搗汁和生白酒溫飲。 ④《本經逢原》:紅者治腸風血痢,白者治白帶白痢。 ⑤《安徽藥材》:治面板病。 ⑥《江西中藥》:白花與山雅雀同煮食,能止鼻血。【附方】: ①治下痢噤口:紅木槿花去蒂,陰乾為末,先煎麵餅二個,蘸末食之。(《濟急仙方》) ②治赤白痢:木槿花一兩(小兒減半),水煎,兌白蜜三分服。赤痢用紅花,白痢用白花,忌酸冷。(《雲南中醫驗方》) ③治吐血、下血、赤白痢疾:木槿花九至十三朵。酌加開水和冰糖欺半小時,飯前服,日服二次。(《福建民間草藥》) ④治風痰壅逆:木槿花曬乾,焙研,每服一、二匙,空心沸湯下,白花尤良。(《簡便單方》) ⑤治反胃:千葉白槿花,陰乾為末,陳米湯調送三五口;不轉,再將米飲調服。(《袖珍方》槿花散) ⑥治婦人白帶:木槿花二錢,為末,人乳拌,飯上蒸熟食之。(《滇南本草》) ⑦治療瘡癤腫:木槿花(鮮)適量,甜酒少許,搗爛外敷。(《江西草藥》) ⑧治療細菌性痢疾:木槿花洗淨曬乾,研末備用。每次2克,小兒酌減,每隔2小時服1次,3~5天為一療程。試治300例,症狀控制者96.3%,一般服藥後體溫迅速下降,大便於2~3天內好轉。
【性味】:甘苦,涼。 ①《日華子本草》:涼。 ②《滇南本草》:性微寒,味微苦,平。 ③《綱目》:甘,平,滑,無毒。【歸經】:脾;肺;肝經. ①《本草再新》:入脾、肺二經。 ②《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陰、厥陰經。 【入藥部分】:為錦葵科植物木槿的花。【產地和分佈】:原產於中國中部各地。華東、中南、西南及河北、陝西、臺灣等地,均有栽培。【形態特徵】: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2米~3米,多分枝;葉三角形或菱狀卵形,有時中部以上有3裂。花大,單生葉腋,直徑5~8釐米,單瓣或重瓣,有白、粉紅、紫紅等色,花瓣基部有時紅或紫紅;花期6~9月,花甚多,雖每花只開一日,但每天都有大量的花開放,十分美麗。在園林中常用作花籬、單植、成列種植或作其他灌木的背景。花期滿樹花朵,嬌豔奪目,甚為壯觀美麗。【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鮮者30-60g。外用:適量,研末或鮮品搗爛調敷。 【注意事項】:【木槿花的功效與作用】:清熱利溼;涼血解毒。主腸風瀉血;赤白下痢;痔瘡出血;肺熱咳嗽;咳血;白帶;瘡癤癰腫;燙傷。 ①《日華子本草》:治腸風瀉血,赤白痢,並焙入藥;作湯代茶,治風。 ②《綱目》:消瘡腫,利小便,除溼熱。 ③《本草匯言》:能除諸熱,滑利能導積滯,善治赤白積痢,乾澀不通,下墜欲解而不解,搗汁和生白酒溫飲。 ④《本經逢原》:紅者治腸風血痢,白者治白帶白痢。 ⑤《安徽藥材》:治面板病。 ⑥《江西中藥》:白花與山雅雀同煮食,能止鼻血。【附方】: ①治下痢噤口:紅木槿花去蒂,陰乾為末,先煎麵餅二個,蘸末食之。(《濟急仙方》) ②治赤白痢:木槿花一兩(小兒減半),水煎,兌白蜜三分服。赤痢用紅花,白痢用白花,忌酸冷。(《雲南中醫驗方》) ③治吐血、下血、赤白痢疾:木槿花九至十三朵。酌加開水和冰糖欺半小時,飯前服,日服二次。(《福建民間草藥》) ④治風痰壅逆:木槿花曬乾,焙研,每服一、二匙,空心沸湯下,白花尤良。(《簡便單方》) ⑤治反胃:千葉白槿花,陰乾為末,陳米湯調送三五口;不轉,再將米飲調服。(《袖珍方》槿花散) ⑥治婦人白帶:木槿花二錢,為末,人乳拌,飯上蒸熟食之。(《滇南本草》) ⑦治療瘡癤腫:木槿花(鮮)適量,甜酒少許,搗爛外敷。(《江西草藥》) ⑧治療細菌性痢疾:木槿花洗淨曬乾,研末備用。每次2克,小兒酌減,每隔2小時服1次,3~5天為一療程。試治300例,症狀控制者96.3%,一般服藥後體溫迅速下降,大便於2~3天內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