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250859612949
-
2 # 怡怡以巴
一、
甘瓜苦蒂的後半句是:天下物無全美也。
出處:《墨子》:“甘瓜苦蒂,天下物無全美。”
中文翻譯是:甜瓜的蒂是苦的。比喻沒有十全十美的事物。
“甘瓜苦蒂”是被作為成語收入了一些成語辭典裡。解釋是:“瓜是甜的,瓜蒂是苦的。比喻沒有十全十美的事與人。”也有辭典舉例是:唐·馬總《意林》引《墨子》:“甘瓜苦蒂,天下物無全美。”也有解釋為:甜瓜之蒂味苦,比喻天下之事不可能十全十美。
二、擴充套件資料
舊本題宋墨翟撰。考《漢書·藝文志》,《墨子》七十一篇,注曰名翟,宋大夫。《隋書·經籍志》亦曰宋大夫墨翟撰。然其書中多稱子墨子,則門人之言,非所自著。又諸書多稱墨子名翟,因樹屋書影則曰墨子姓翟,母夢烏而生,因名之曰烏,以墨為道。今以姓為名,以墨為姓,是老子當姓老耶?其說不著所出,未足為據也。宋《館閣書目》稱《墨子》十五卷六十一篇,此本篇數與《漢志》合,卷數與《館閣書目》合。惟七十一篇之中僅佚節用下第二十二,節葬上第二十三,節葬中第二十四,明鬼上第二十九,明鬼下第三十,非樂中第三十三,非樂下第三十四,非儒上第三十八,凡八篇,尚存六十三篇,與《館閣書目》不合。陳振孫《書錄解題》又稱有一本止存十三篇者,今不可見。或後人以兩本相校,互有存亡,增入二篇歟?抑傳寫者訛以六十三為六十一也。墨家者流,史罕著錄,蓋以孟子所闢,無人肯居其名。然佛氏之教,其清淨取諸老,其慈悲則取諸墨。
是因為物種進化的原因。
當果實沒有成熟之前,植物是不願意被動物吃掉的,(願意被吃掉的絕種了)它就分泌有苦味的葫蘆素抵擋動物的食慾。
原始植物的瓜蒂和花蕾處都是很苦的,動物不吃,成熟後,花蕾不苦了,瓜蒂也自然落了,動物們就可以吃了。吃過後,籽是不能被消化的.(被消化了的絕種了)隨糞便排出撒出傳播。(不能傳播的又絕種了)。
人類出現後,開始人工選擇,花蕾苦的沒有種養,又被淘汰了,逐漸選擇了只有果蒂苦的成為我們的食物。這是另一種進化。(人工選擇比自然快。)
現代技術出現後,更先進了,一切地方都不苦的甜瓜也有的。也是人工選擇。科學家還在研究果、莖、花、根、葉都可以吃的植物呢。
葫蘆素有毒的,但量不大,只能刺激味蕾而已。
但葫蘆素至少有一種好處,會讓人做出鬼臉來,使別人開心^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