搪瓷
在金屬表面塗覆一層或數層瓷釉 ,透過燒成,兩者發生物理化學反應而牢固結合的一種複合材料。舊稱琺琅。有金屬固有的機械強度和加工效能,又有塗層具有的耐腐蝕、耐磨、耐熱、無毒及可裝飾性
琺琅,又稱“佛郎”“法藍”“琺琅”,是一外來語的音譯詞。琺琅一詞源於中國隋唐時古西域地名拂菻。當時東羅馬帝國和西亞地中海沿岸諸地製造的搪瓷嵌釉工藝品稱拂菻嵌或佛郎嵌、佛朗機,簡化為拂菻。
出現景泰藍後轉音為發藍,後又為琺琅。1918~1956年,琺琅與搪瓷同義合用。1956年中國製訂搪瓷製品標準,琺琅改定為琺琅,作為藝術搪瓷的同義詞。
琺琅的基本成分為石英、長石、硼砂和氟化物,與陶瓷釉、琉璃、玻璃(料)同屬矽酸鹽類物質。
中國古代習慣將附著在陶或瓷胎表面的稱“釉”;附著在建築瓦件上的稱“琉璃”;而附著在金屬表面上的則稱為“琺琅”。
金屬胎琺琅器則依據在製作過程中具體加工工藝的不同,可分為掐絲琺琅器、鏨胎琺琅器、畫琺琅器和透明琺琅器等幾個品種。
或許我們可以這樣理解,搪瓷是量產之後的琺琅,琺琅是搪瓷的精加工製品,其中胎制略有區別。
搞清楚了二者的關係,我們就來說說它們的歷史。
琺琅是泊來技藝,最早出現在古埃及。
在公元六世紀,歐洲琺琅技藝出現一次小規模的爆發,誕生了各種琺琅種類。
公元八世紀,中國出現琺琅,十四世紀技藝完善。十五世紀趨向成熟,此間誕生了著名的景泰藍。
十九世紀,工業發展,琺琅開始大規模量產,搪瓷製品大規模面世。
搪瓷
在金屬表面塗覆一層或數層瓷釉 ,透過燒成,兩者發生物理化學反應而牢固結合的一種複合材料。舊稱琺琅。有金屬固有的機械強度和加工效能,又有塗層具有的耐腐蝕、耐磨、耐熱、無毒及可裝飾性
琺琅,又稱“佛郎”“法藍”“琺琅”,是一外來語的音譯詞。琺琅一詞源於中國隋唐時古西域地名拂菻。當時東羅馬帝國和西亞地中海沿岸諸地製造的搪瓷嵌釉工藝品稱拂菻嵌或佛郎嵌、佛朗機,簡化為拂菻。
出現景泰藍後轉音為發藍,後又為琺琅。1918~1956年,琺琅與搪瓷同義合用。1956年中國製訂搪瓷製品標準,琺琅改定為琺琅,作為藝術搪瓷的同義詞。
琺琅的基本成分為石英、長石、硼砂和氟化物,與陶瓷釉、琉璃、玻璃(料)同屬矽酸鹽類物質。
中國古代習慣將附著在陶或瓷胎表面的稱“釉”;附著在建築瓦件上的稱“琉璃”;而附著在金屬表面上的則稱為“琺琅”。
金屬胎琺琅器則依據在製作過程中具體加工工藝的不同,可分為掐絲琺琅器、鏨胎琺琅器、畫琺琅器和透明琺琅器等幾個品種。
或許我們可以這樣理解,搪瓷是量產之後的琺琅,琺琅是搪瓷的精加工製品,其中胎制略有區別。
搞清楚了二者的關係,我們就來說說它們的歷史。
琺琅是泊來技藝,最早出現在古埃及。
在公元六世紀,歐洲琺琅技藝出現一次小規模的爆發,誕生了各種琺琅種類。
公元八世紀,中國出現琺琅,十四世紀技藝完善。十五世紀趨向成熟,此間誕生了著名的景泰藍。
十九世紀,工業發展,琺琅開始大規模量產,搪瓷製品大規模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