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來就診的患者中,有大約30%%~40%%的人都是跟心情有關,”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何向民教授說,“而且在這些病人中,女性居多佔三分之二左右,男性佔三分之一。在醫學上類似這樣的病症被稱為心身疾病。” 何教授告訴記者,現在大家都已經認識到人的心理、生理是一 個統一的整體。如果心情長期不好、性格抑鬱或重大事件造成的急劇刺激都可能會造成身體的不適。 通俗講就是:壞心情也是一種“病毒”,它可能會導致很多身體疾病。 胃腸病多與不良情緒有關 情緒與腸胃的健康有著直接的聯絡,而壞情緒傷身,則是中醫早有定論的。 “在就診的患者中,功能性疾病患者越來越多,”何教授指出,“這些人往往在做各項檢查時均顯示正常,無任何器質性病變。” 何教授介紹說,從年齡的分佈來看,心身疾病患者主要集中在20~40歲之間。 “這個年齡段的人每天都面對許多挑戰和壓力,”何教授表示,“長期處於緊張狀態,有時還會被抑鬱、憤怒、嫉妒等不健康的情緒影響。” “如果不擅於調節,就會由情緒變化而引起身體某些器官的病變,最後的結果由於飲食無規律及消化能力差等因素導致胃腸疾病的發生,而且多為功能性疾病。”何教授說。 “壞心情”會感染很多器官 何教授介紹說,人如果長期處在一個情緒不正常的狀態下,就會導致肌體的免疫系統、內分泌系統發生一系列的變化,一般都表現為一個長期演變的過程,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胃腸疾病。 “因為人們心情不好的時候往往直接表現為沒胃口、不想吃飯,只有極個別情況是食慾旺盛,如果長期處於這種狀態,肯定就會對胃造成一些傷害,引發疾病,”何教授說,“此外,與心情相關的病有腫瘤、高血壓、糖尿病、神經性頭痛、蕁麻疹、支氣管哮喘、甲狀腺機能亢進等幾十種疾病。” 好心情“殺滅”致病病毒 心身疾病與性格、生活實踐、工作環境和身體狀況都有密切的關係,與文化程度的關係尤為密切。 現在很多人認為生活、工作的壓力很大,對自身的要求又很高,因此易引起抑鬱、失眠,最終導致一些器官發生器質性改變。 “心病還需心藥醫,輕鬆愉快的心情、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再加上良好的人際關係、豐富健康的業餘生活就是心身疾病最有效的‘防疫針’,”何教授指出,“在心情不好的時候,最好能向朋友傾訴一下,在問題已經嚴重到影響自身健康的時候,則一定要向專業人士進行諮詢治療。”
在前來就診的患者中,有大約30%%~40%%的人都是跟心情有關,”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何向民教授說,“而且在這些病人中,女性居多佔三分之二左右,男性佔三分之一。在醫學上類似這樣的病症被稱為心身疾病。” 何教授告訴記者,現在大家都已經認識到人的心理、生理是一 個統一的整體。如果心情長期不好、性格抑鬱或重大事件造成的急劇刺激都可能會造成身體的不適。 通俗講就是:壞心情也是一種“病毒”,它可能會導致很多身體疾病。 胃腸病多與不良情緒有關 情緒與腸胃的健康有著直接的聯絡,而壞情緒傷身,則是中醫早有定論的。 “在就診的患者中,功能性疾病患者越來越多,”何教授指出,“這些人往往在做各項檢查時均顯示正常,無任何器質性病變。” 何教授介紹說,從年齡的分佈來看,心身疾病患者主要集中在20~40歲之間。 “這個年齡段的人每天都面對許多挑戰和壓力,”何教授表示,“長期處於緊張狀態,有時還會被抑鬱、憤怒、嫉妒等不健康的情緒影響。” “如果不擅於調節,就會由情緒變化而引起身體某些器官的病變,最後的結果由於飲食無規律及消化能力差等因素導致胃腸疾病的發生,而且多為功能性疾病。”何教授說。 “壞心情”會感染很多器官 何教授介紹說,人如果長期處在一個情緒不正常的狀態下,就會導致肌體的免疫系統、內分泌系統發生一系列的變化,一般都表現為一個長期演變的過程,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胃腸疾病。 “因為人們心情不好的時候往往直接表現為沒胃口、不想吃飯,只有極個別情況是食慾旺盛,如果長期處於這種狀態,肯定就會對胃造成一些傷害,引發疾病,”何教授說,“此外,與心情相關的病有腫瘤、高血壓、糖尿病、神經性頭痛、蕁麻疹、支氣管哮喘、甲狀腺機能亢進等幾十種疾病。” 好心情“殺滅”致病病毒 心身疾病與性格、生活實踐、工作環境和身體狀況都有密切的關係,與文化程度的關係尤為密切。 現在很多人認為生活、工作的壓力很大,對自身的要求又很高,因此易引起抑鬱、失眠,最終導致一些器官發生器質性改變。 “心病還需心藥醫,輕鬆愉快的心情、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再加上良好的人際關係、豐富健康的業餘生活就是心身疾病最有效的‘防疫針’,”何教授指出,“在心情不好的時候,最好能向朋友傾訴一下,在問題已經嚴重到影響自身健康的時候,則一定要向專業人士進行諮詢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