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838538096576

    吃虧就是吃虧,只是有的情況下,壞事也會變好事,諸如塞翁失馬,安知非福,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之類,就是如此。在處事上也含有個道理,比如民間說法:吃得虧,打得堆。是說為人不要斤斤計較,就容易和大家相處,最終會對自己有好處。吃虧是福,此種具有勸諭安撫性的話,不屬於思想修養方面,而是從功利的角度來說話的。眼前看, 是虧了,但日後未必沒有補償,甚至獲得更大的好處。歸根結底,還是在意“利”的獲得,何來豁達一說?這個道理下的吃虧是福,是在虧之不能避免的情況下,一種無奈的自我安慰或用於安慰他人,在意的是利益得失,如因果上決無利的補償,這個話中含的那部分道理就徹底瓦解了。當未得補償,還再用這個道理自我安慰,就成阿Q了。說不要在意,不要計較,實為要在意,要計較。當吃虧不是一種被動,而是一種主動行為時,其道理就可被用於商業和處事技巧,比如“吃小虧,佔大便宜”之類。說白了,吃虧是福,是一個關於“利”的道理,把他放在這個範圍來看,就容易明白了。謝邀。

  • 2 # pzyyo24296

    這句話是老祖宗說的,應該是一代一代人經驗總結出來的,跟易經、中醫一樣,具有大哲理!從宏觀的角度看,絕對沒錯。不在意一城一池的得失,不在意眼前的雞毛蒜皮,人的生活就會出現大境界。要知道,華人是講究實用哲學的,這句話也絕不例外,不會是矯情之語。我能說的就這麼多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糖尿病患者會血糖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