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指代前文中提到的後漢昏庸的統治者輕信小人導致國家衰敗的事。
出自三國諸葛亮《出師表》,原文選段: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譯文:
親近賢臣,疏遠小人,這是前漢所以興盛的原因;親近小人,疏遠賢臣。這是後漢之所以衰敗的原因。先帝在世時,每次與臣談論這事,未嘗不嘆息而痛恨桓帝、靈帝時期的腐敗。
侍中、尚書、長史、參軍,這些人都是忠貞善良、守節不逾的大臣。希望陛下親近他們,信任他們,那麼漢朝的復興,就會指日可待了。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蜀漢建興元年(223年),劉備病死,將劉禪託付給諸葛亮。諸葛亮實行了一系列比較正確的政治和經濟措施,使蜀漢境內呈現興旺景象。為了實現全國統一,諸葛亮在平息南方叛亂之後,於建興五年(227年)決定北上伐魏,擬奪取魏的長安,臨行之前上書後主,即這篇《出師表》。
主旨賞析:
這篇表文以懇切的言辭,針對當時的局勢,反覆勸勉劉禪要繼承先主劉備的遺志,開張聖聽,賞罰嚴明,親賢遠佞,以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表現了諸葛亮“北定中原”的堅強意志和對蜀漢忠貞不二的品格。
由於諸葛亮要讓劉禪知道創業的艱難,激勵他立志完成先帝未竟的大業,因而文中兼敘了自己的身世和追隨先帝的原因以及以身許國的經過。又由於諸葛亮對劉氏父子無限忠誠,披肝瀝膽相待,因而言詞充滿著殷切期望之情。
此:指代前文中提到的後漢昏庸的統治者輕信小人導致國家衰敗的事。
出自三國諸葛亮《出師表》,原文選段: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譯文:
親近賢臣,疏遠小人,這是前漢所以興盛的原因;親近小人,疏遠賢臣。這是後漢之所以衰敗的原因。先帝在世時,每次與臣談論這事,未嘗不嘆息而痛恨桓帝、靈帝時期的腐敗。
侍中、尚書、長史、參軍,這些人都是忠貞善良、守節不逾的大臣。希望陛下親近他們,信任他們,那麼漢朝的復興,就會指日可待了。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蜀漢建興元年(223年),劉備病死,將劉禪託付給諸葛亮。諸葛亮實行了一系列比較正確的政治和經濟措施,使蜀漢境內呈現興旺景象。為了實現全國統一,諸葛亮在平息南方叛亂之後,於建興五年(227年)決定北上伐魏,擬奪取魏的長安,臨行之前上書後主,即這篇《出師表》。
主旨賞析:
這篇表文以懇切的言辭,針對當時的局勢,反覆勸勉劉禪要繼承先主劉備的遺志,開張聖聽,賞罰嚴明,親賢遠佞,以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表現了諸葛亮“北定中原”的堅強意志和對蜀漢忠貞不二的品格。
由於諸葛亮要讓劉禪知道創業的艱難,激勵他立志完成先帝未竟的大業,因而文中兼敘了自己的身世和追隨先帝的原因以及以身許國的經過。又由於諸葛亮對劉氏父子無限忠誠,披肝瀝膽相待,因而言詞充滿著殷切期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