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古月言扁
-
2 # 星下靜思
劉備最大的長處就是能識人用人容人,才使他在各路英豪中脫穎而出,成就了一番霸業。
用義結交關羽、張飛,用情感動了諸葛亮,用喜愛招了趙雲,等等。在招納人才上,劉備不拘一格,儘量為我所用。如果劉備不那麼早死,他還會為蜀國發現和儲備一批人才。
劉備擁有兩川后,大量起用益州人才,迅速和兩川人民融為一體,這一點非常重要。而諸葛亮在主政期間,用人基本上是老班底,且事必躬親,讓別人無法插手,尤其是蜀人日漸心涼。從李嚴翫忽職守不運糧草,苟安用反間計朝中大臣無人勸諫的形勢可以看出,一幫大臣在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應景。
但是,無論劉備晚死幾年,只能使蜀國強盛一些,卻不能統一中國。在天下紛爭的年代,魏、吳也是會逢強則強、遇弱則弱。
如果劉備就算不去攻打東吳,不那麼早死,最多維持蜀國多年而已,很難收復中原。
曹操人稱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由於多年的征戰和發展,曹操麾下文臣武將多不勝數,圖定天下也是早晚之事。曹操也和劉備煮酒論英雄,“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爾!”,可見,除了劉備,曹操把誰都沒放在眼裡,包括那些稱霸一方的袁術、袁紹、劉璋等人。
顯然,諸葛亮是個聰明人,他能看出,就算他再有才能,投奔曹操麾下,不過就是一謀士而已,很難做到丞相這樣的職位。不如重新找個有點實力的人,輔助一把,說不定能成功。所以他選擇了劉備。
劉備在未遇到諸葛亮之前,可以說狼狽不堪,沒有根據地沒有人。在諸葛亮的指點下,從新野起家,一步步壯大。本來諸葛亮給他圖謀的是佔據荊州,再入駐川蜀,時機成熟可效仿當年劉邦,出祁山收長安,再出函谷關,圖定中原。可惜的是,劉備當時的情況和劉邦當時的情況不能同語。
劉邦當時入川,是被逼著去的,誓回關中是劉邦畢生志向。加上當時天下雖然初定,但有很多諸侯王,對項羽也是表面臣服,一旦有人造反,立馬就轉風使舵。而劉備時期,北有曹操,東有孫吳,他偏安一隅,只能維持,不能發展。就算他實力再雄厚,頂多能讓蜀漢延續幾代而已,滅亡是遲早的事情。
不過,從賣草鞋的屌絲逆襲,到最後總算過把皇帝癮,也算人生無憾。同樣,諸葛亮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六出祁山,鞠躬盡瘁,出師未捷身先死 ,長使英雄淚滿襟,也當了一把丞相,名留青史,也不吃虧。
而曹丕利用禪讓方式,代漢建魏,他絕對沒有想到,司馬懿的後人也利用這種方式代魏建晉。所以,歷史就是這個樣子,像是輪迴,其實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