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王老師教育新視界

    春節期間從我現在生活的廣東回到老家,心中一定會有情感落差。

    因為回老家是為了過年,過年就一定要在家裡,與家人過團圓年。然而,過年的這個“家”一定是指父母的家。只有父母的家才有“年味”,在親戚家過年,就是聚餐,“年”的意味也就只停留在語言的表述上而已。

    但是,我的父母都已仙逝,我已經永遠失去那個在這個叫做“年”的日子裡最應該停靠的港灣,選擇春節回老家,豈止是有情感落差,可以說是情感碎落一地,拾都拾不起來。

    記得父母去世後曾經在哥嫂家過年,俗話說“老嫂比母”,嫂子待我們一家很好,給女兒準備了不菲的利是包,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做飯,挖空心思地做些好吃的,嫂子也總是很貼心地問我女兒喜歡吃什麼,水果天天換著花樣地買。可是,望著滿桌的雞鴨魚肉,我吃不下去,嫂子幾乎每餐飯都問我們想吃什麼,而且每餐飯都會花費很多錢,買些大魚大肉,但是,如果是在母親家,母親是從不問我們喜歡吃什麼的,因為她知道我們每一個子女的喜好,我很喜歡喝酒時吃家鄉的“肉皮凍”,年夜飯時,我的面前一定會有一盤“肉皮凍”,大哥喜歡吃魚頭,父親很快就會把魚頭裝到碗裡,放到大哥的面前。我女兒喜歡吃“魚泡”,母親會宣告,無論誰都不許動“魚泡”,無論誰無意中夾到了“魚泡”,都必須放到我女兒的碗裡。

    在父母家過年,吃完飯後,我們三兄弟會陪著父親打幾圈麻將,父親的“賭資”當然由我們三兄弟出,如果看到父親胡牌比較少,我們會心照不宣的不胡牌,直到父親胡牌,臉上露出孩子般的笑容為止。而現在,吃完飯,誰都不會提議打麻將的。

    初五,我啟程返回廣東,大哥大嫂送我們時說:“都是哥嫂沒照顧好你們!”真心話,哥嫂待我們真的很好,但是,我總覺得,在父母家,我是家人;在哥嫂家,我是客人!不能撒嬌,不能偷懶,不能坐沒坐相站沒站相。儘管我那時已過不惑之年,但是,在父母家,我完全可以像個“孩子”,但在哥嫂家,我就必須是個“大人”。

    臨上車時,我對大哥說:“過年,我想爸媽!”大哥哭了!

    說實話,春節期間回老家,不僅心裡會有極大的情感落差,甚至於有些怕回老家,與宋之問“近鄉情更怯”的情感體驗很接近。

    我深深地懂得,如今,我就是女兒春節最應該回到的家,我要用我自認為還不算蒼老的肩膀扛起女兒的幸福,不要讓她有我的這種情感落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在家裡很乖,在學校調皮好動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