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春風化細雨

    魯迅的母親魯瑞應該是個破落大家家庭婦女的典型代表,她在中年喪夫的情況下,頂住世俗的壓力變買首飾及家產供三個兒子讀書,並資助魯迅及周作人東渡日本留學,充分顯示出其獨特的眼光。但其也有封建守舊的一面,魯迅與朱安沒有感情的不幸婚姻是她一手造成的。

  • 2 # 夕陽233734493

    魯迅的母親是一個偉大的母親,她隻身撐起一個並不富裕的家庭,將三個孩子都培養成為了頂天立地的棟樑之材,可見她花費了多少心血,她不僅為家庭作出了貢獻,也為國家作出了貢獻。她可以與岳飛的母親比美,甚至比岳母更偉大。

  • 3 # 另類文史

    另類君答題^_^

    魯迅的母親名叫魯瑞。她是舊社會大家庭中傳統婦女的典型人物。在家道中落的情況下,她艱難持家,變賣首飾、傢俱等物用來培養三個孩子。

    她之所以如此是完全出於母愛(天下所有母親都一樣),她將她全部的愛傾注在孩子們身上,然而她畢竟是個小腳女人,有自己狹隘無知的一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私自包辦了魯迅和朱安的婚姻。

    這樁婚姻讓魯迅和朱安兩人一生都在痛苦中煎熬,而魯老太太終其一生卻幾乎沒有理會這些齟齬之事。

    相比較於胡適,魯迅最讓人詬病的就是脾氣硬,為人促狹。魯迅的脾氣和她母親的偏執性格不無關係。

    胡適有個開明的母親,而魯迅沒有。這也是二人性格差異巨大的前提因素之一。

    有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而有的人的童年能治癒自己的一生。

    願讀者君都能善待自己的子女,讓孩子有個美好的能懂得包容的童年。

  • 4 # 讀書文史

    一直以來,說到魯迅身邊的女人,我們談論最多的或許就是許廣平和朱安。而關於他的母親所知甚少。

    如果要問魯迅一生和哪個女人待的時間最長,那肯定是他的母親魯瑞。魯瑞一輩子活了72歲,23歲時生的魯迅,結果兒子比老母親走得還要早,55歲就因病去世了。

    01 魯瑞對魯迅的影響

    魯瑞,紹興鄉下安橋頭人,從小沒有正式上過學堂,當塾師給她的兄弟上課時,魯瑞只能偷偷地在門外旁聽。之後,連偷聽的權利都被剝奪了。不過,魯瑞是個好學的女人,不讓聽,就自己找來書讀,不識字就找人給指定,最終透過自學終於有了識字讀書的能力。

    這種對書籍的閱讀喜好,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魯迅,對魯迅後來編著《中國小說史略》、《小說舊聞鈔》、《唐宋傳奇集》、《古小說鉤沉》等書皆起到了巨大的幫助。

    也許是多少受讀書的影響,魯瑞思想比一般的舊時代女子要開明,容易接受新事物。1902年,魯迅在日本給母親寫信,信中特意交代了兩件事,讓母親放足、剪髮。

    如今,在現代人看來,放足、剪髮是再容易實現不過的事情,但是對那個年代的人來說,卻幾乎是一條“死律”。若真有人放了大腳,還可能背上各種違背婦道的罪名。

    而魯瑞很開明,回信說道:

    “老大,我年紀已大,頭髮以後剪,足已放了。”

    魯瑞是一個明智、善良的女人,這對魯迅的性格影響也有很大的關係。

    在待人接物上,魯瑞非常富有同情心,寬厚仁慈。比如對待傭人時,她向來都是和善客氣地說話。有時,家裡人對傭人說話過於大聲,她總會站出來說:

    “不要大聲小氣說他們,即使他們做錯了,可以同他講麼!”

    此外,她還是慷慨大方的人,常常將自己的零花錢,贈給那些急需的人的身上。可以說,魯迅悲天憫人的性格養成,在很大程度上受母親的影響。以至於我們總能時常在他的各類文學作品中總能找到他對窮人的可憐和同情。比如祥林嫂、阿Q、孔乙己等。

    另外,魯迅慷慨激揚、針砭時弊的說話性格,或許也多少受到母親的影響。魯瑞被接到北京定居生活後,每天戴著老花鏡看報讀字,看到各種不公不正的事件,總是忍不住要慷慨激昂說一番。旁邊的兒子看到了,不禁笑起來勸道“為什麼要這麼氣呢?”

    02 魯瑞給魯迅帶來的包辦婚姻

    從人生婚姻上說,魯瑞對魯迅的影響也是最大的。只是,這個影響對魯迅而言是一輩子的痛。魯迅父親在魯迅15歲的時候便離開了人世。丈夫病死,家道中落,孩子又尚小,生活的重擔全都落在了魯瑞的肩上,其生活有多苦不言而喻。

    在那個年代,婚姻被視為頭等大事,一個老母親要養育幾個孩子,還要操心著孩子的婚事,著實不易。

    當年,魯迅留學在外,魯老太太沒有徵得兒子魯迅的同意,便貿然地給他定下了一樁親事,而這個女人便是朱安。

    關於朱安,讀書君曾在前面的文章中有提及過,這是一個家境尚且可以,祖上曾做過知縣一類的官的女孩。不過,和大多數舊中國的中上家庭子女一樣,朱安從小就被按著傳統的女性標準來培養,裹小腳,不認字,會女紅,賢淑端莊。

    對於朱安,魯老太太是十分滿意的。而對於魯迅而言,卻是一百個不願意,畢竟一個是激進的知識分子,一個又是纏足裹小腳,又不識字的封建傳統女性,兩人的確存在巨大的差距。

    只是,礙於對母親的孝,魯迅只好大概隨了母親的意,同時提了個要求:讓朱安放腳,並進入學堂讀書識字。

    只是,遺憾的是,朱安以年紀大為由,都一一拒絕了魯迅的要求。這個“不從”,可以說恰恰就是讓兩人僅存的可能生活在一起的機會也因此而失去。最終,兩人的這場包辦婚姻,成為了各自一生裡的悲劇。

    不過,和魯迅相比,顯然朱安的人生更為不幸。

    朱安

    之後,魯迅和女學生許廣平走到了一起,並生養了孩子,而朱安則獨守空房幾十年。客觀上說,朱安作為一箇舊時代的小腳女性,作為一個有名無實的妻子,其一生所承受的苦和痛遠遠比魯迅要多。

    對於魯迅來說:

    “朱安是母親給我的一件禮物,我只能好好地供養她,愛情是我所不知道的。”

    而對於朱安來說,魯迅是她一生的痛,她等了一輩子,最終沒有等來一絲的溫存和慰藉,甚至直到臨死前,連唯一一個和丈夫葬在一起的願望也被拒絕,這該是多麼大的絕望!

    朱安和魯老太太

    03 魯迅對母親的“孝”

    有不少人覺得魯迅的孝沒有想象中的那樣深沉,問:魯迅不是反封建的戰鬥士嗎?怎麼會如此隨便就接受了這門親事?

    其實,魯迅對母親的孝可能遠大於我們的想象。

    當年,有領導欲要派魯迅回國暗殺滿清要員,結果魯迅以母親為由說:“我可以去,也可能會死,死後丟下母親,怎麼辦?”這話讓領導頗為不滿,也正是因為這件事件,魯迅在當時的革命群體中備受詬病,名聲難聽。

    魯迅還有一個四弟叫椿壽,是母親最為喜愛的孩子,只是在6歲的時候就因患急性肺炎而死,葬在紹興南門外龜山。

    關於這事,在周作人《魯迅的故家》中也明確地提及到:

    我的四弟,他的名叫椿壽,生於一八九三年,四歲時死了父親,六歲時自己也死了……生了一種什麼肺炎,現在或者可以醫治的,那時只請中醫看了一回,就無救了。”

    1919年魯迅舉家北上,並謹遵母命,將自己的早逝的弟弟遷葬到了父親墳墓附近。這件事,被魯迅寫進了《在酒樓上》一文中。文中呂緯甫為自己的小弟遷墳的事,其實就是魯迅的親身經歷。

    椿壽的死,給魯瑞的打擊很大,為了緩解母親的悲痛之情,魯迅找來了一位畫師幫忙畫一張遺像。只是奈何翻箱倒櫃也沒能找出一張半個兒來參考。最後,魯迅說:“四弟的面容和我很像,請按著我的臉畫就行!”

    結果,畫師畫得不三不四的,根本不像四弟。這時,有人擔憂地說,“這幅畫像有大人臉、孩子身的缺點,太師母會看不出來麼?”

    魯迅很平淡地說:

    “畫像是為了安慰母親,精神有所寄託,只要她滿意了就好……自己做死去弟弟的模特又有什麼關係呢。”

    魯迅還經常給魯老太太寫信,據說在1930至1936年分開期間,魯迅就給母親寫了116封家書,信中的內容除了報平安,還經常把日常的生活照片,尤其是兒子海嬰的照片寄給母親,聊以慰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寶寶七個月溼疹面板乾燥起皮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