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道,即婦女應遵守的道德標準,守婦道,就是遵守這些標準。在古時的父系時代,對婦女制定了一系列不對等的要求,如三從四德。是當時社會背景下的產物。
在我們比較現代婦道與傳統婦道的區別之前,首先要了解婦道的含義。
婦道,在指古時指做媳婦必須遵守的規矩。在《孟子?滕文公下》一書中有:“以順為本者,妾婦之道也。”即妻子對丈夫、媳婦對公婆要絕對順從。這種禮法制度早在奴隸社會末期就已形成,到封建社會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婦女必須遵守三從四德,在封建時代,三從四德是婦女的行為規範。“三從”出自《禮記.喪服.子夏傳》,指“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意思是說女孩子在未出嫁之前要聽從家長的教誨,不要胡亂地反駁長輩的訓導,因為長輩們的社會見識豐富,有根本性的指導意義;出嫁之後要禮從夫君,與丈夫一同持家執業、孝敬長輩、教育幼小;如果夫君不幸先己而去,就要堅持好自己的本份,想辦法扶養小孩長大成人,並尊重自己子女的生活理念。這裡的“從”並不是表面上的“跟從”之意,而是有工作性質的“從事”之本質。“四德”出自《周禮.天官.九嬪》,指“婦德、婦言、婦容、婦功”,就是說做女子的,第一要緊是品德,能正身立本;然後是相貌(指出入要端莊穩重持禮,不要輕浮隨便,)、言語(指與人交談要會隨意附義,能理解別人所言,並知道自己該言與不該言的語句)和治家之道(治家之道包括相夫教子、尊老愛幼、勤儉節約等生活方面的細節)。女子的從一而終、三綱五常、男尊女卑、男女有別、家長制、夫權統治等,表達了封建經濟和封建政治對婚姻家庭制度的要求,也成為奴役和壓迫婦女的有力工具。
雖然在《孟子》中定義了婦道是妻子的責任和義務,但封建社會將其進一步延伸為三從四德,成為了婦女的行為規範,這也是中國古代的儒家思想在倫理道德方面對婦女社會地位看法的集中體現。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婦女的社會地位有了很大的變化,得到了很大提升,這也是出於婦女在社會分工中佔有了越來越重要地位的原因。
在新文化運動中,將婦女社會地位的改變作為現代文明的標誌來宣揚,作為抵抗儒家文化的有力武器來散播,造就新女性,在那一代知識分子看來是邁向現代中國的關鍵一步,新女性是被想象為推動中國現代化的載體,但新女性自己卻是要做主體,要做一個和男性同等權利獨立的人,於是婦道這個詞開始有了新的含義。我們更應該清醒的認識到,現代的婦道至今還沒有一個準確的定義,它會隨著時代和社會的發展逐漸變化。
婦道,即婦女應遵守的道德標準,守婦道,就是遵守這些標準。在古時的父系時代,對婦女制定了一系列不對等的要求,如三從四德。是當時社會背景下的產物。
在我們比較現代婦道與傳統婦道的區別之前,首先要了解婦道的含義。
婦道,在指古時指做媳婦必須遵守的規矩。在《孟子?滕文公下》一書中有:“以順為本者,妾婦之道也。”即妻子對丈夫、媳婦對公婆要絕對順從。這種禮法制度早在奴隸社會末期就已形成,到封建社會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婦女必須遵守三從四德,在封建時代,三從四德是婦女的行為規範。“三從”出自《禮記.喪服.子夏傳》,指“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意思是說女孩子在未出嫁之前要聽從家長的教誨,不要胡亂地反駁長輩的訓導,因為長輩們的社會見識豐富,有根本性的指導意義;出嫁之後要禮從夫君,與丈夫一同持家執業、孝敬長輩、教育幼小;如果夫君不幸先己而去,就要堅持好自己的本份,想辦法扶養小孩長大成人,並尊重自己子女的生活理念。這裡的“從”並不是表面上的“跟從”之意,而是有工作性質的“從事”之本質。“四德”出自《周禮.天官.九嬪》,指“婦德、婦言、婦容、婦功”,就是說做女子的,第一要緊是品德,能正身立本;然後是相貌(指出入要端莊穩重持禮,不要輕浮隨便,)、言語(指與人交談要會隨意附義,能理解別人所言,並知道自己該言與不該言的語句)和治家之道(治家之道包括相夫教子、尊老愛幼、勤儉節約等生活方面的細節)。女子的從一而終、三綱五常、男尊女卑、男女有別、家長制、夫權統治等,表達了封建經濟和封建政治對婚姻家庭制度的要求,也成為奴役和壓迫婦女的有力工具。
雖然在《孟子》中定義了婦道是妻子的責任和義務,但封建社會將其進一步延伸為三從四德,成為了婦女的行為規範,這也是中國古代的儒家思想在倫理道德方面對婦女社會地位看法的集中體現。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婦女的社會地位有了很大的變化,得到了很大提升,這也是出於婦女在社會分工中佔有了越來越重要地位的原因。
在新文化運動中,將婦女社會地位的改變作為現代文明的標誌來宣揚,作為抵抗儒家文化的有力武器來散播,造就新女性,在那一代知識分子看來是邁向現代中國的關鍵一步,新女性是被想象為推動中國現代化的載體,但新女性自己卻是要做主體,要做一個和男性同等權利獨立的人,於是婦道這個詞開始有了新的含義。我們更應該清醒的認識到,現代的婦道至今還沒有一個準確的定義,它會隨著時代和社會的發展逐漸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