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141197769170

    水稻分櫱期是確定有效分櫱的關鍵時期,是獲得高產的基礎。管理技術的重點是根據不同品種、不同土質採取有效措施保證全苗、壯苗。前期以“促”為主,促進前期有效分櫱增多;分櫱後期以“控”為主控制無效分櫱,提高成穗率,確保穗多粒大。

    一、早施、適施分櫱肥

    在返青至分櫱期間施用的分櫱肥規律:一是要早,一般是在插後3~7天完成,為促進早分櫱,確保提高成穗率;二是要適量,對較好的田一般畝施硫酸銨7.5~10公斤或尿素4~5公斤,瘦田畝施硫酸銨10~12.5公斤或尿素5~6公斤。長勢好的地方少施,長勢差的地方多施。這樣全田長勢才能達到基本一致。

    水稻進入分櫱期後,生長速度增快,如果偏遲施用分櫱肥,用量又偏多,會導致大量無效櫱增加、葉片披露、過早封行,因透光通風差,使得莖葉柔軟。品種的抗倒能力是水稻植株基部節間的生長情況所決定的,而分櫱期正是生長的最佳時期。在分櫱盛期氮肥過多,導致植株基部節間過長,莖稈壁變薄,植株高度增加,降低了抗倒力,抽穗以後遇雨又颳大風,往往易造成倒伏。施肥後,田間要保有水層,不能排水,自然落幹後灌淺水。

    二、科學管水、淺水勤灌、適當曬田

    移栽成活期應保持田間水層3-4釐米,使田間形成一個比較合理的保溫、保溼環境,促進新根發生、迅速返青活棵。走跟返青後,秧苗進入分櫱期,應進行淺水灌溉,一般保持2-3釐米水層。當水稻分櫱達到預計產量要求的分櫱數量的80%時,要排水曬田。曬田對土壤養分有先抑制、後促進的作用。對控制水稻群體、促進水稻營養生長向生殖生長轉化,培育大穗多粒有較好的作用。曬田一般掌握膠泥田、低窪田、過肥田重曬。沙質田、瘦田輕曬。一般曬到田面開小裂,腳踏不下陷,葉色褪淡,葉片直立為止。這樣可控制無效分櫱的產生,增強抗倒伏和抗病蟲害的能力。

    三、病蟲害防治

    主要病害有葉瘟和紋枯病。

    葉瘟的防治。在葉瘟初發期,畝用75%三環唑(豐登)30克或40%富士一號乳油100毫升,加水40-50公斤均勻噴霧。

    紋枯病的防治。在分櫱末期,當發病率達5%以上時每畝用己唑醇80克或苯甲?丙環唑20ml加水40-50公斤噴霧,重點噴水稻的中下部葉片。

    主要蟲害為二化螟:可根據當地農技部門的預報用福戈、康寬或亮泰中的一種進行防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身上發燙這是怎麼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