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yfxvhgf

    小說的情節很簡單,從文革期間到改革開放,描述雙水村一個家庭的發展,主要以孫少安與孫少平兩兄弟的發展為線索,他們都是農民,生活非常艱苦,孫少安十三歲就擔起全家的重負,供養孫少平和妹妹上學。雖家境貧窮,孫少平在校時渴望得到外界的知識,他幾乎每個星期都去找田曉霞借些書來看,借到書時孫少平的興奮和歡喜正是他渴望知識的表現,這也奠定了他後來選擇去外面打拼而不是呆在雙水村和哥哥一起燒磚的基礎。整個家庭的轉折就是文革結束,田福軍升官,批准孫少安實行責任制,不然他一輩子都只能起早貪黑的幹活,也根本沒有糧食和錢來支撐這個家,作為大哥的他從十三歲到二十六歲幹了整整十幾年的活,可謂是艱辛,這是身為大哥的擔當,所以他才竭力反對分家的想法,最後還是分了家,不過那時,他的磚場已經很有起色了。任何一個人都不可能一帆風順,投資也總有風險,當他破產覺得無力迴天,多虧了妻子每日的陪伴和鼓勵,讓他重新拾起希望,並且在朋友的幫助下,讓天空又重新飄蕩著燒磚的煙,他也吸取了教訓,孫少平還是有許多我們值得學習的地方。小說還貫穿了許多的感情線,孫少安與潤葉、秀蓮,孫少平與田曉霞;郝紅梅和顧養民、潤生等等,在那個貧窮、艱苦的時代,他們、她們都需要一個肩膀去依靠,但現實是殘酷的,總有身份的差異、家庭差異阻擋在他們愛情的道路,有些人放棄了,有些人堅持著,默默堅持著這愛情的美好,如現實的人們,有時候說好的愛情、海誓山盟最後都化成煙雲,各種緣由說不清道不明,只是希望彼此都存有當時的種種美好。《平凡的世界》中孫少平和孫少安就是一種對比,他們的女朋友都是城裡人,他們都互相愛著對方,但兩兄弟的選擇各不相同,孫少安如同《家》裡的覺新,在愛情上屈服了,他自己內心無法跨越“農民”“窮”和“城裡人”“富”這條鴻溝。而孫少平卻勇於去追求自己的愛情。愛情是不分貧富、身份、外表上的差異,真正愛一個人,都會去包容這些。雖說有情人終成眷屬,但孫少平的愛情不是完美的,田曉霞在抗洪時去報道採訪裡意外去世了,他和她再也無法實現那個約定,孫少平獨自一個人回到約定處,背對著繁華喧囂的城市,向寂靜的山林走去,他聽見遠方海在呼嘯。在那巨大的呼嘯聲中,他聽見了一串銀鈴似的笑聲。笑聲在遠處,在消失……”她的笑聲的確消失了,但她的笑臉,一直活在孫少平的心中。《平凡的世界》,的確是很平凡的故事,但這裡面的人都是不平凡的,他們在他們自己的世界活得不平凡,去追求那種平凡的不平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冷飲店冬天適合幹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