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詩詞書院
-
2 # 墨兮公子
成語是不可以個人即時創作的,是眾人共同經歲月積累的結果,成語也是漢字文化的博大精深重要體現!
成語的形成前提條件是要經過很長時期的沉澱及廣泛傳播,直到演變成約定俗成的詞彙,個人創作因其缺少基礎性很難做到;成語,如現代社會上的一些熱點新聞、歷史事件、網路語彙等有一些將來也許會當作成語來用,像“大禹治水”“愚公移山”諸如此類成語皆是如此演變而來,中華詞庫收錄了許多近現代新詞彙,如“吃水不忘挖井人”、“西安事變”、“獨孤求敗”……現代人確實也將這些詞彙當作成語拿來在用。
-
3 # 使用者92445572837
漢語言豐富多彩,光成語不下幾百條,成語的形成,一是人們的習慣用語,經過大眾口傳,終於固定下來的片語。如:承前啟後.原形畢露.忙忙碌碌.罵罵咧咧等。成語還有一種來源:與一個故事,一個寓言,一個歷史名人有關:如愚公移山.八仙過海.鑽木取火.黔驢技窮.望梅止渴,草木皆兵,才比子建.才高八斗,四面楚歌等。柳宗元寫了《黔之驢》這個寓言故事,黔驢技窮這個成語是後來讀者創造出來的。當然不是憑空創造出來,它是有出處的。由此也可以認為是柳宗元創作了黔驢技窮這個成語,你說是不是呀?語言.文化是一種歷史長期積澱的產物,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只要華夏曆史延續下去,文人的創作延續下去,我們的文化延續下去,就一定能創作出新的成語,雖然是我們間接或直接創作的。當今的文化人,只要靜下心來,不要浮燥,不要急功近利,多創作一些喜聞樂見的好作品,一定會創作出新的成語的。相信吧!大浪淘沙真金留是真理。
在漢語大辭典,對成語一詞的解釋有兩點,其一是習用的古語。其二是指長期習用,結構定型,意義完整的固定片語。現在多指第二種。
而創作的意思是指製造;創造;創始。還有就是特指文藝創作或文藝作品。
依此,成語是不可以創作的。但不可以創作並不代表不可以創新,如一些合乎標準的片語,都可以被認定為新的成語。問題是由誰來認定?
事實上,在目前成語的界定標準上,尚未有權威的認定機構,而成語辭典的編錄,則多是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的指導下,由各出版社自行完成,而各出版社編委收錄的詞條也有一定的差異。基本上每一個版本的成語詞典,都不會忘記聲稱自己的權威和規範。
總結:可以透過歸納總結一些長期習用,結構定型,意義完整的固定片語,將其認定為新成語。前題是你得有這方面的話語權。但不可以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