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貝貝貓92
-
2 # 高山244753109
保理業務分為國際保理業務和國內保理業務。從題主的題意來看應該是指的國內保理業務。
保理業務簡單說就是賣方銷售產品或者服務時候,約定未來一定期限內買方付款給賣方,這樣賣方就形成了應收賬款的債權,賣方把這個應收賬款的債權轉讓給國內保理商(現在國內主要是商業銀行),相當於提前收回應收賬款。這樣便於賣方持續的經營活動嗎。
題主的一個前置條件是,去槓桿背景下中小企業如何辦理保理業務以解決融資問題。我認為在這個業務中去槓桿不是核心的問題,關鍵在於買賣雙方如何以誠信為本才是國內保理業務大力發展的前提。
商業銀行提供保理業務融資時候保證方式只是賣方的應收賬款債權。那麼這個應收賬款的真實有效就至關重要了。
近些年銀行的保理業務不良率比較高,原因是買賣雙方不誠信弄虛作假,再加上國內銀行保理業務時間短經驗欠缺。
下面講兩個真實案例。一個醫療器械供應商以18個應收賬款債權計2000萬元向銀行申請保理業務,銀行稽核後為其辦理了融資。一年到期以後銀行只收回不到200萬,其餘全部變成不良貸款。原因是18個應收賬款債權只有兩個是真實的,其餘債權並不存在,屬於賣方弄虛作假。另一個案例是一個小金屬加工廠為某大型國有上市公司提供配套材料,形成應付賬款140萬元。銀行為其辦理了保理,到期後銀行沒有收到賬款變成不良。原因是這個大型國企的工作人員在私下付承兌匯票給賣方。賣方老闆隨後失聯。因為大型國企在銀行是高階客戶銀行不好追究其責任。
所以國內保理業務健康發展的關鍵是誠信建設和法治環境。
建立以企業信用評級為基礎的中小微企業融資與租賃平臺,因為中小微企業缺少抵押物,所以採用抵押與信用相結合的方式規避惡意融資,創新融資再保險險種,不再使用企業間相互擔保方式,使金融行業與中小微企業不在規避風險方面相互角力,避免因擔保還貸造成地區性經濟塌方式的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