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098228679994
-
2 # 使用者1931173721557
鉤蟲是鉤口科線蟲的統稱,發達的口囊是其形態學的特徵。
在寄生人體消化道的線蟲中,鉤蟲的危害性最嚴重,由於鉤蟲的寄生,可使人體長期慢性失血,從而導致患者出現貧血及與貧血相關的症狀。鉤蟲呈世界性分佈,尤其在熱帶及亞熱帶地區,人群感染較為普遍。治療患者控制傳染源是預防鉤蟲病傳播的重要環節,在流行區應定期開展普查普治工作,一般宜選在冬、春季進行。常用驅蟲藥物有:甲苯咪唑、丙硫咪唑、噻苯咪唑等藥,除對成蟲有殺滅驅蟲作用外,對蟲卵及幼蟲亦有抑制發育或殺滅作用。用噻苯咪唑配製15%軟膏區域性塗敷,可治療鉤蚴性皮炎,若同時輔以透熱療法,效果更佳。將受染部位浸入53℃熱水中,持續20~30分鐘,有可能殺死皮下組織內移行的幼蟲。
鉤蟲病又稱懶黃病,有的地方叫黃胖病、桑葉黃等,這種病在吃米穀的地方比較多見。 鉤蟲是一種發淡紅色的寄生蟲,有2-3分長,比繡花針稍粗一點,尾巴是彎的,像個小釣魚鉤。有鉤蟲病的人,鉤蟲產的卵隨著人的糞便拉出,糞便施到田裡,或者被風吹、雨淋、雞刨、狗吃散在街道、院子裡,蟲卵和泥土混在一起,遇到暖和天氣,泥土再潮溼一點,就孵出小鉤蟲,當人們光著腳下田或者倒弄泥土的時候,手腳碰到了小鉤蟲,鉤蟲就扎破面板鑽進去,隨著血液竄到小腸裡往下來,再長成大鉤蟲。鉤蟲在小腸裡咬破腸子吸人的血,一條鉤蟲一天可以吸四五滴血。鉤蟲在腸子裡鬧得時間長了,長期失血,就會產生貧血現象。這時候病人面色蒼白,或者發黃色,指甲沒有血色,面板乾燥,頭暈,心跳氣短,耳朵嗡嗡叫,嚴重的,還會全身發黃、浮腫,沒有勁。有的甚至產生一種怪毛病,喜歡吃泥土、石灰、磚塊等。 生鉤蟲病的多半是青壯年,如果讓這種病蔓延開了,會嚴重影響身體的,應當做好預防工作。特別是在鄉下田地最好不隨地大便,多設公共廁所,糞坑要挖得深一些,可以防止小鉤蟲爬上地面。還要加強糞便管理,把糞便放在缸裡發一發酵,把蟲卵殺死後再上地。在鉤蟲流行的地區,下地幹活,有可能穿鞋子的,最好穿上鞋子,防止小鉤蟲和面板接觸。還應該定期進行檢查,發現糞便裡有蟲卵的,要早些防治,減少流傳。 在治療方面,主要是給病人除蟲子和補血。除蟲子的藥有好多種,有西藥,也有中藥,這些藥都有毒性,要請醫生開藥方用藥。在補血方面,虧血多的可以在醫生指導下用些菲丁片或菲丁乳酸鐵片等補血。另外可以吃些肉和蛋,豬肝、牛羊肝是補血最好的藥,方便的話可以經常吃,再吃些菠菜一類的蔬菜就更好。 本文由(世界村·新聞釋出平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