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自然法則是真理

    有些人很難改變,一般情況下,不要想著去改變某人。人是這樣,當他想改變時,自然會改變。有些人的面子很重要,甚至知錯也不落下面子認錯。

  • 2 # 商業模式師袁連法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文字簡單,卻似乎無有依傍,沒個巴鼻處?

    所以,給大家一個參考,《大學》中有一段:

    《秦誓》曰:“若有一介臣,斷斷兮無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彥聖,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實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孫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疾以惡之;人之彥聖,而違之俾不通:實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孫黎民,亦曰殆哉!”

    唯仁人放流之,迸諸四夷,不與同中國。此謂唯仁人為能愛人,能惡人。

    從文中分析可知,仁者愛人,不殺不容人者;惡人,放流之四夷,不同中國。再延伸,則如老子所言: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關於仁,一個核心就是如何對待他人,它何以成為儒學思想的核心?

    馬克思說:"人是社會關係的總和。"和者,即是你我他,用《中庸》的話說:

    "凡為天下國家有九經,曰:修身也。尊賢也,親親也,敬大臣也,體群臣也。子庶民也,來百工也,柔遠人也,懷諸侯也。"

    再歸結一下:

    "天下之達道五,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婦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達道也。"

    處理這幾組關係:“使契為司徒,教以人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

    再濃縮:仁,無非忠恕而已(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

    唯忍可以概括也。

    (仁就在那不忍處《論語》隨解(10))

  • 3 # 舞酒綠林

    你要了解他有沒有“仁愛之心”。若有,可以從正義,孝心,友愛的例子去感化他。有些人你是改變不了的。他若尊敬你,你說話還起點作用,他若看不起你再說也白搭。反正,改變某個人不容易,知己知彼方有效果。

  • 4 # 無名草2020

    你若與他有緣,也許三五句話就把他改

    過來了。若無緣,再怎麼教他改惡從善,

    他也聽不進去,無緣佛也難度他。

  • 5 # 手機使用者59766698065

    惡念,也有暫時和長久之分。暫時的惡念好勸,指明道路就可以。長久的惡念不好勸,最終是眾叛親離,壞的運氣一到,無非就是一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藍芽耳機的工作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