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快樂與我同行9

      味精又叫味素,化學學名(一穀氨酸一鈉,分子式C5H8NO4Na,是左旋穀氨酸的一鈉鹽,呈白色晶體或結晶性粉末,含一分子結晶水,無氣味,易溶於水微溶於乙醇,無吸溼性,對光穩定,中性條件下水溶液加熱也不分解,一般情況下無毒性;有肉類鮮味,是商品味精的主要成份,也用作醫藥品。(谷氮酸鈉製成的針劑,在臨床上靜脈滴注治療肝昏迷和由血氨引起的精神症狀)。

      作為調味品的市售味精,為乾燥顆粒或粉末,因含一定量的食鹽而稍有吸溼性,貯放應密閉防潮。商品味精中的穀氨酸鈉含量分別有90%、80%、70%、60%等不同規格,以80%最為常見,其餘為精鹽,食鹽起助鮮作用兼作填充劑。市場也有不含鹽的顆粒較大的“結晶味精”。

      烹調中味精用量要適當,一般濃度不超過千分之五,多了反而不鮮。味精略呈鹼性,不宜在鹼性條件下使用,這樣會生成似鹹非鹹,似澀非澀的穀氨酸二鈉,鮮味降低。味精也不宜在高溫下使用,150℃失去結晶水,210℃發生吡咯烷酮化生成有害的焦穀氨酸鹽,達到熔點270℃左右則分解。在pH值小於5的酸性或鹼性條件下加熱,味精也會發生吡咯烷酮化,使鮮度下降。味精使用適宜溫度為80℃左右,最高不超過120℃,宜在弱酸或中性條件下使用,一般在食用之前新增,這樣效果最佳。

      味精能被吸收、進入體內能參與合成人體所需要的蛋白質,可刺激食慾促進消化,但不宜多食,每人每日攝入量不超過6克為妥。過多食用會使血液中谷氨酸含量升高,影響人體對新陳代謝必需的二價鈣、鎂陽離子的利用,造成短時間的頭痛、心跳、噁心等症狀,嬰幼兒宜少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直巴寫輪眼”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