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手機使用者李雪亭

    關於除夕夜的風俗,也是根據社會的進步、時代的發展所變化的。

    我們家在五六十年代,年三十,先把先人排位擺上,獻上供品,點上蠟燭,敬上香,拜過之後,請門神,貼好門對後放鞭炮(100—200頭)。

    那時年三十,我們就是吃一頓餃子。

    那時國家也困難,我們家更困難。一個年,就買一個豬頭。真是難為我母親了,在剔下來的豬頭肉上找一塊能湊合當肉方割下來做成芥菜肉,先當供品,供過之後,等到大年初一大家再吃(每人一片)。母親說,心到神知,上供人吃。豬耳朵,豬舌頭做冷盤。豬頭骨和豬頭皮燉骨頭湯,做熬菜時攨裡一勺,也沾點渾氣兒。一個豬頭去掉耳朵舌頭,再切下一個肉方,然後除去大頭骨和皮,剩下的才是我們要吃三頓的做餃子的肉餡,調好的餃子餡幾乎看不到肉,那時感到滿香!

    年三十,吃完餃子,回回味,說說話,最好吹燈睡覺。

    到了九十年代,家裡不但早有了電燈,又有了電視,全家人拜過先人,貼好春聯,放過鞭炮,吃過餃子,開始坐在床上看中央電視臺的春節晚會,迎來新年鐘聲,再放一掛炮(500頭)睡覺。

    轉眼到了二十一世紀,隨著手機的普及,年三十吃過餃子後,一邊看著春晚,一邊給親朋發簡訊,互相問好拜年,新年鐘聲響過之後,放煙花,放鞭炮(2000頭),當然,有很多都是一萬頭了。

    這兩年,隨著手機的升級為4G,年三十,吃完飯之後,大螢幕的液晶彩電開著,人們又開始發紅包搶紅包,影片聊天,問好拜年!

    以後年三十怎麼過?5G手機來了,還會怎麼樣?

    友友們,社會在發展,時代在前進,我們的生活會越來越好!

  • 2 # 使用者2856056411285

    我老家過年除夕夜的風俗習慣是傍晚到祖墳請神回來在堂屋拜供:牆上掛‘’影‘、供桌上除飯菜水果外有香爐,兩旁有兩個大蜡燭(三十晚上要點一夜的)。吃年夜飯時要給祖宗先端上兩碗、上香磕頭跪拜許願:請老祖宗保佑全家平平安安……放完鞭炮後一切都平靜下來,不能大聲說話,更不能說不吉利的話,那時鄉下沒有電,平時晚上只能點個小油燈,只有春節才能點大蜡燭。子夜的餃子是必須要吃的,睡覺的孩子也都叫起來,餃子裡放一點硬幣或者糖豆…準備天朦朦亮時老人拜年……

  • 3 # 健身好閨蜜

    大年三十家家戶戶團圓坐在一起吃飯看春晚,當然還有放炮咯,辭舊迎新。還有一個習俗就是村裡過了24點就開始殺雞殺鴨,然後回去土地廟祭拜,互相比早,據說誰奪得頭彩預示新的一年平平安安順利發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單親媽媽的插曲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