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7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32982223651

      1.

      道德仁義,非禮不成,教訓正俗,非禮不備。分爭辨訟,非禮不決。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禮不定。宦學事師,非禮不親。班朝治軍,蒞官行法,非禮威嚴不行。禱祠祭祀,供給鬼神,非禮不誠不莊。是以君子恭敬撙節退讓以明禮。鸚鵡能言,不離飛鳥;猩猩能言,不離禽獸。今人而無禮,雖能言,不亦禽獸之心乎?夫唯禽獸無禮,故父子聚麀。是故聖人作,為禮以教人。使人以有禮,知自別於禽獸。

      【註釋】辨訟:辨通“辯”,辯、訟都是爭辯的意思。

      宦學:遊學。

      班:排列(等級)。

      蒞(li):到任。

      撙(zun):撙,剋制。撙節,剋制、抑制之意。

      麀(you):母鹿。

      作:興起。

      【譯文】道德仁義沒有合乎禮的標準的行為就不可能得以成就;教育人民端正,沒有禮就不可能完備;論辯爭執沒有禮的介入,就不可能解決;君臣、上下級、父子、兄弟之間的名分禮遇,沒有禮便不能;外出遊學拜師,沒有禮便不會親密融洽;排列朝廷上的等級和整治軍隊,官員到位執法,沒有禮就不能樹立威嚴;因事祭祀和曰常例行的祭祀、供養神鬼、若沒有禮的程式,就不能體現虔誠和莊重。這樣說來,君子總是以恭敬、剋制和退讓來闡釋禮。鸚鵡能言,始終是飛鳥;猩猩會說話,也始終屬於禽獸。現在作為人而不受禮的規範,即使能說話,不也合了禽獸的心態麼?只是禽獸無禮,才會有父子共妻。所以,聖人興起時,才制定禮教化人們,使人們有禮,從而懂得把自己與禽獸區別開來。

      2.

      太上貴德,其次務施報。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人有禮則安,無禮則危。故曰:禮者不可不學也。夫禮者,自卑而尊人。雖負販者,必有尊也,而況富貴乎?富貴而知好禮,則不驕不淫;貧賤而知好禮,則志不懾。

      【註釋】太上:傳說中的上古三皇五帝時代。懾:屈服。

      【譯文】上古時,人們崇尚“德”,後來卻講求施報。禮崇尚往來。施人恩惠卻收不到回報,是不合禮的;別人施恩惠於已,卻沒有報答,也不合禮。人們有了禮的規範,社會便得以安定,少了禮社會便會傾危,所以說:“禮,不能不學啊!”禮的實質在於對自己卑謙,對別人尊重,即使是挑著擔子做買賣的小販,也一定有令人尊敬的地方,更何況富貴的人呢?身處富貴而懂得愛好禮,就不會驕橫過分,身處貧賤而知道愛好禮,那麼志向就不會被屈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菠蘿蜜核怎麼吃,菠蘿蜜核的營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