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國歷史中的故事

    章壽麟救曾國藩

    咸豐四年(1854年)2月,湘軍傾巢出動,曾國藩發表了《討粵匪檄》,曾國藩命褚汝航為水軍統領,塔齊布為陸軍先鋒,率船艦240艘,軍隊17000人,出征。

    曾國藩的湘軍水師在湘江銅官渚與太平軍作戰,而國藩的對手是太平天國的名將,翼王石達開。“結硬寨打呆仗”的曾國藩,根本不可能是石達開的對手。

    3月,嶽州戰事不利。4月,靖港水戰。靖港原名蘆江,唐朝名將李靖曾經在此駐軍,因為治軍有方,軍紀嚴明,從不騷擾百姓,人們為了紀念李靖,改名為靖港。靖港是湖南重要的軍事重鎮,但是在這裡,一代名將曾國藩,沒有像他的前輩,戰神李靖那樣所向披靡,結果卻被太平軍石祥貞部擊敗,湘軍數道防線都被石達開攻破,湘軍大敗。

    曾國藩羞愧難當,打算以死報國!就跳進湘江打算自殺。湘江上湘江上戰火連天,也沒人注意。說時遲那時快,章壽麟看到了(曾國藩的幕僚)趕緊縱身入水,將曾國藩拖了上來,一心求死的曾國藩再次跳水自殺,又被章壽麟給拖了回來。這一年因為戰敗,曾國藩得旨革職。

    而歷史有趣的地方是,小人物也能影響大局,若不是章壽麟把曾國藩就回來,那麼清朝和太平天國的歷史,均將雙雙改寫。當然歷史是不允許的假設的。

    為何沒有報恩

    曾國藩,這人公私分別,儒學思想根深蒂固。而且求賢若渴,唯才是舉,舉薦過左宗棠(後來鬧掰),提攜過李鴻章(後來鬧掰),扶持過沈葆楨(後來鬧掰),幕僚二十多年間累計有400多人,官至三品的人有47人,官至督撫者33人。而這些大多都是清末的中堅力量。那為什麼偏偏沒有報答過這位救命恩人。曾國藩唯才是舉,可能他認為章壽麟才能一般吧!

    章壽麟這個人非常清高,人家也沒有反覆提這事。而章壽麟的族弟就是大名鼎鼎章士釗。

    曾國藩病逝後,章壽麟也從知縣上退了下來告老還鄉。在途經靖港時,想起以前事情,便畫了一幅畫《銅官感舊圖》,還寫了序。大意是說:曾國藩被救是天意。就算他不救他,別人也會救。

    其實曾國藩是自殺,而不是遇險遇難,自然比不上趙子龍七進七出捨命救少主那般讓人刻骨銘心,可能在曾國藩看來,章壽麟不過做了一個下屬該做的事情,畢竟真的是如他自己說的那樣,他不救,其他下屬看到後,也會去救。

    而《銅官感舊圖》儲存到現在,是一幅名畫,所以這個故事,也就是隨著這幅畫,一直流傳至今了。

  • 2 # 帶上歷史的心行走

    曾國藩一生有三次自殺,章壽麟是第一次曾國藩跳水自殺的救命人。關於章壽麟沒有因此得曾的提拔任用,在當時已經成為熱門話題。在跳水事件的23年後,章壽麟的《銅官感舊圖》又一次把這件事推向了高潮。

    1854年初,曾國藩準備攻打靖港,並有與太平軍決一死戰的想法,臨行前,跟幕僚李元度和陳士傑口述遺書兩千字,他一旦戰死,就這麼彙報給皇帝。

    見此情形,李元度和陳士傑擔心曾國藩的安危,就請求同行。曾國藩拒絕了,因為他們倆不能上陣殺敵,還要再派士兵保護。

    李元度就瞞著曾國藩,私下派幕僚章壽麟躲在曾國藩的船艙裡,一旦發生意外,及時出手。

    靖港一戰,湘軍兵敗如山倒,曾國藩悲憤交加,跳了湘江。護衛紛紛跳下去救人,曾國藩大罵,一心求死。章壽麟一猛子紮下去,抓住曾國藩就往岸上拖。曾國藩還驚訝他怎麼會來?按照之前李元度的計劃,章壽麟對曾國藩說,“他是來報喜的,湘潭打了勝仗,援軍正在趕來……。

    聽到這話,曾國藩也就任由章壽麟拖上岸,章壽麟立刻用快船把曾國藩送到長沙水陸洲,到了長沙才發現上當了。曾國藩還是求死,把軍械和糧草清點好,要交接給湖南巡撫衙門主政指揮的“幕僚”左宗棠。

    左宗棠這暴脾氣,一聽曾國藩三番五次尋死覓活,上來就罵,村野粗話,大義之詞一起上,這個“崩潰療法”還真起了作用。

    幾天後,湘潭真的打了勝仗,謊言成了事實,曾國藩才下床向朝廷報喜。

    當時下水救人的章壽麟卻沒得一點曾國藩的提拔。曾國藩攻下太平天國都城天京,拜相封侯,部下也得很多賞賜,顯赫一時。然而,章壽麟只得了一個泰州知州,後來又到軍中管理營務。直到1872年,曾國藩去世,章壽麟還只是一個知州。

    曾國藩去世五年後,章壽麟也無意於仕途,辭職回長沙,船行入湘江,途經銅官山,又想起了23年前曾國藩在此跳水的情形,於是停下來作了七幅畫,取名《銅官感舊圖》,記錄下了當年的故事。

    章壽麟也自述了當時畫這些畫的心境,懷著物是人非,十分惆悵的心情,言辭間也充滿了對曾國藩的敬畏之情,23年前即使他不救,曾也能逃過此劫,敬佩曾公捨身殉國的精神,絕不是作秀。

    如此,竟然颳起了詩詞懷舊風,題詩、題詞等達200多首,章壽麟的兒子把這些整理成冊,取名《銅官感舊圖題詠》,公開發行了。

    最有發言權的當屬事件主使人李元度。李元度的看法大致如下:首先章壽麟救曾國藩表面上是“手援一人”,事實上,是“而援天下”;其次,章壽麟有高潔名士之風,像介子推一樣,不會主動去要官做;再者,曾國藩不提拔他會讓人覺得忘恩負義,提拔他,當年的自殺就成了裝腔作勢,“作秀”,如果真的一心求死,不僅不能報答章壽麟,還應該責怪他;最後認為就算沒有得到曾國藩的提拔,也不影響他“手援一人”,“而援天下”,的歷史功績,文中還引用了曾國藩的祖父曾玉屏對章壽麟的評價“當代介子推”。

    他認為曾國藩跳水自殺的志氣應當得到肯定,絕非裝腔作勢,因為他不顧個人譭譽,吉凶,榮辱,如果每個人都能達到這樣的境界,可成大事,不提拔章壽麟,是因為曾不會拿國家權力作為交易,更不會拿官職作為私人獎品。

    左宗棠在肯定曾國藩精神價值的同時,也說平定太平天國在當時確實是一件大事,但是放在歷史的長河裡,也沒什麼。當年如果曾國藩戰死銅官,說沒有繼起者,恐怕也不是那麼回事。

    序文一出,時人又說左宗棠“亢而侮”,自大,還看不起曾國藩。

    當時也因為社會上對左曾關係議論紛紛,左宗棠本想借機澄清,表明工作上雖有意見相左,但是私交很好,沒想到,越說越不清。

    總的來說,左宗棠的評價還是非常客觀公正的。所有的輿論,當事人包括章壽麟應該也是不想看到的。雖然章壽麟沒能在官場上施展拳腳,但是其中的每個人也都表達了對曾國藩的敬意。

    假如曾國藩沒有死,看到這些畫作,估計也是大家聚在一起,一笑置之。

    曾國藩的另外兩次自殺。

    第二次,1855年,江西湖口曾國藩跳水,太平軍40艘運糧船路過九江,湘軍出動100多艘船追擊,衝破了太平軍防線,進入鄱陽湖,卻發現運糧船不知所蹤,後路也被切斷,中敵人誘敵深入的計策。

    石達開一邊派30艘小船火攻被孤立的湘軍水師,一邊派羅大綱指揮另30艘船進攻曾國藩的指揮船。仗打的一塌糊塗,曾國藩的坐船也被俘虜,裡面的公文、黃馬褂,白玉扳指全被擄走,情急之下,曾國藩縱身一躍,跳了江。

    曾國藩的運氣還是很好,正好遇到了路過的水師統領彭玉麟的船,把他給救上來了。

    第三次,1861年,太平軍大舉進攻祁門大營,曾國藩被圍的水洩不通,左宗棠退守樂平。絕望之際,曾國藩寫好了遺囑,買好了棺材,交代好後事,靜坐待死,當天的日記是這麼記述生死時刻。

    是以憂灼特甚,夜竟不能成寐,口枯舌燥,心如火炙,殊不知生之可樂,死之可悲矣。

    就在這個時候,左宗棠在樂平與敵軍展開決戰,以5千人馬打敗太平軍5萬人,迅速收復景德鎮沿線,祁門解圍。曾國藩撿回了一條命。

    可見,曾國藩也是經歷了大浪淘沙,逐漸成長為“聖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西漢大臣竇嬰是怎樣的人歷史如何評價竇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