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宇宙v空間
相關內容
- 超新星爆發可能形成白矮星嗎?還是形成中子星?
- 黑洞是引力過大,以至於第一宇宙速度大於了光速的如白矮星,中子星型別的天體,以至於光也無法逃脫.他可以吸收能量,但他本身的能量也應該逃不掉啊.那他怎麼能放出短波如X光啊?
- 一立方厘米的白矮星,中子星,黑洞放在地球上會怎樣?
- 地球、月球、木星、土星、火星、太陽、白矮星、中子星,它們的環繞速度和逃逸速度分別是多少?
- 太陽系為什麼沒有上一代恆星爆發後留下的白矮星、中子星甚至黑洞?
- 什麼是超新星?脈衝星?白矮星?中子星?紅巨星?黑洞?
- 有沒有繞白矮星中子星黑洞公轉的行星,它們上面會有什麼樣的奇異景象?
- 白矮星最終會變成什麼星,那中子星呢,它們的最終狀態是什麼?
- 銀河系有很多白矮星,中子星。但是為什麼沒有許多黑洞?
- 中子星和白矮星發光發熱的原理什麼?它們的核心都是鐵元素嗎?
首先感謝邀請。宇宙非常的大,其直徑達到920億光年,連光都得走920億年的時間,因此在宇宙中,幾乎每時每刻都在發生一些驚天動地的事情。隨著這些事件發生的距離我們比較遠,有的可以幾億甚至幾十億光年,但是透過今天的科學技術,我們還是能捕捉到時候細微的動作。
實際上,由於宇宙的限制,中子星和白矮星的膨脹,並不在少數,在瞭解它們碰撞之前,首先我們要先知道兩顆天體的組成部分。中子星是宇宙中密度最大、亮度最高溫度最高的恆星,它由超大質量恆星坍縮而成,一般質量為5-30倍太陽質量的恆星,這些恆星由於不斷的燃燒,它們內部的氫從而開始核聚變產生氦,最終這些元素都變為鐵,鐵無法聚變,因此就會堆積,恆星體積隨機變得越來越大!變為紅超巨星!
恆星體積變得越來越大,它的質量消耗就會變得越來越快。因此在快速消耗質量的同時,萬有引力開始對它進行壓縮,在壓縮的過程中,恆星開始變得緊密從而造成核心開始坍縮,坍縮過程中,鐵元素開始聚變位更加重的元素從而形成了一個密度極其緻密的星核。隨後恆星在超新星爆發中灰飛煙滅,留下它的核心,也就是中子星!
而白矮星,則是由中等質量的恆星所演變的,比如我們的太陽,太陽還能燃燒50億年,然後它內部也會堆積大量的鐵,這些鐵會使太陽體積膨脹100倍,到那時它的軌道能覆蓋地球,因此地球就此完蛋。同時太陽在膨脹的同時,它的質量縮減,造成最外殼的離心力變得越來越弱,最終在太陽風的影響下,它們都會被吹散,形成行星際星雲,而內部的核心則會變為一個高密度的天體,也就是白矮星。
雖然中子星和白矮星的密度都非常的高,並且中子星的直徑約為十幾公里,而白矮星的直徑能達到5000公里——50000公里不等,當白矮星靠近中子星後,強大的引力會將其撕成碎片然後被中子星吞噬,在吞噬的過程中只要白矮星過於的靠近中子星,兩顆恆星一旦發生碰撞,會形成中子星爆發,會釋放出強烈的伽馬射線暴。隨後在爆炸的地方會形成一顆小型的黑洞。
由於宇宙中的恆星系統大多數是多星系統,因為這種事情非常的常見,當一顆大質量的恆星逐漸的膨脹,最終爆發後,就會誕生一顆中子星或者一顆白矮星,然後這種情況就會出現。不過值得一提的是,中子星和白矮星相遇後,大多數發生的結果是一顆黑洞的誕生,因為白矮星太大了,中子星根本無法在吞噬完畢前讓它不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