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篇文章的相同之處是,都有對個體生命短促的憂慮,並都能從由此而產生的傷感中超脫出來歸於平靜。本文先是被“四美具,二難並”的場景所感染而“逸興遄飛”,又由宴會美景的易散而生髮感慨“識盈虛之有數”,“覺宇宙之無窮”,感到人生無常,個體渺小,聯絡自身的懷才不遇而產生失落感,所以“興盡悲來”。但在失落後又轉向自勵奮發的感情,決定以“君子見機,達人知命”作為生存哲學,要“窮且益堅”。《蘭》的感情也是一波三折。先寫景、寫事、寫情,以一“樂”字作統領,然後寫宴集之後的感慨,以一“悲”字為核心。由聚想到散,由宴集而想到人生,頓生感慨;隨著時光流逝,生命也終有盡期。感慨之餘,產生傷感。作者將目光上移至古人,從古人留下的文章來看,古人亦為人生的變化而興嘆,因此斥莊子“一死生”、“齊彭殤”為虛妄,再將目光移至未來,推想後人一定和古今之人的感情相通。死生之大,千古同慨,在深沉的感慨中暗含著對人生的眷戀和熱愛,與前文的“樂”遙相照應,形成一個整體。《滕》《蘭》二文作者雖然都悲嘆,但悲嘆並不等於悲觀,歷史上悲嘆人生的往往是最富有創造價值的人士,比如曹操在他的詩中寫道“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但這並不妨礙他成為亂世英雄。正是因為他們對人生充滿了執著,對歲月的流逝才如此悲嘆。 不同之處在於:王羲之的文章是“消極其表,執著其裡”,對人生的堅持蘊藏在字裡行間,批判當前士大夫“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表現了王羲之抗拒人生虛幻的執著努力,隨之又發出“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的慨嘆。可見作者在對人生敏銳、深刻的感受中有一份對人生特別的熱愛和執著,這正是對個體之痛的理性思考,是由己悲人的,因而更加深刻。其時代背景是魏晉時期天下名士被統治者所害,少有全者。所以,作者思考生死問題,正說明了個體生命意識的覺醒。而作者這種對生命的熱愛並不直接說出來,是因為時代的殘酷,文人多談玄以避禍,受大背景的影響,作者也將強烈的感情用凝練而委婉的形式傳達出來。到了王勃的時代,文士已經不再思考生命意識的對錯,而是思考生命的價值問題,如何讓個體的生命發揮出最大光彩是他們關心的,這是文人生命觀的進步。文章在被壓抑的苦悶中觀照前代名士,發現個體價值不能實現而辜負生命的大有人在,這就更加重了對生命短促的恐慌與傷感。他是由悲人而及己的。同樣是出於對生命的熱愛,對環境的不屈讓王勃發出“老當益壯”“窮且益堅”的宣言,這種強烈的感情直接表達出來的是唐代文人的風格,表現了思想自由開放的時代特點。
兩篇文章的相同之處是,都有對個體生命短促的憂慮,並都能從由此而產生的傷感中超脫出來歸於平靜。本文先是被“四美具,二難並”的場景所感染而“逸興遄飛”,又由宴會美景的易散而生髮感慨“識盈虛之有數”,“覺宇宙之無窮”,感到人生無常,個體渺小,聯絡自身的懷才不遇而產生失落感,所以“興盡悲來”。但在失落後又轉向自勵奮發的感情,決定以“君子見機,達人知命”作為生存哲學,要“窮且益堅”。《蘭》的感情也是一波三折。先寫景、寫事、寫情,以一“樂”字作統領,然後寫宴集之後的感慨,以一“悲”字為核心。由聚想到散,由宴集而想到人生,頓生感慨;隨著時光流逝,生命也終有盡期。感慨之餘,產生傷感。作者將目光上移至古人,從古人留下的文章來看,古人亦為人生的變化而興嘆,因此斥莊子“一死生”、“齊彭殤”為虛妄,再將目光移至未來,推想後人一定和古今之人的感情相通。死生之大,千古同慨,在深沉的感慨中暗含著對人生的眷戀和熱愛,與前文的“樂”遙相照應,形成一個整體。《滕》《蘭》二文作者雖然都悲嘆,但悲嘆並不等於悲觀,歷史上悲嘆人生的往往是最富有創造價值的人士,比如曹操在他的詩中寫道“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但這並不妨礙他成為亂世英雄。正是因為他們對人生充滿了執著,對歲月的流逝才如此悲嘆。 不同之處在於:王羲之的文章是“消極其表,執著其裡”,對人生的堅持蘊藏在字裡行間,批判當前士大夫“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表現了王羲之抗拒人生虛幻的執著努力,隨之又發出“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的慨嘆。可見作者在對人生敏銳、深刻的感受中有一份對人生特別的熱愛和執著,這正是對個體之痛的理性思考,是由己悲人的,因而更加深刻。其時代背景是魏晉時期天下名士被統治者所害,少有全者。所以,作者思考生死問題,正說明了個體生命意識的覺醒。而作者這種對生命的熱愛並不直接說出來,是因為時代的殘酷,文人多談玄以避禍,受大背景的影響,作者也將強烈的感情用凝練而委婉的形式傳達出來。到了王勃的時代,文士已經不再思考生命意識的對錯,而是思考生命的價值問題,如何讓個體的生命發揮出最大光彩是他們關心的,這是文人生命觀的進步。文章在被壓抑的苦悶中觀照前代名士,發現個體價值不能實現而辜負生命的大有人在,這就更加重了對生命短促的恐慌與傷感。他是由悲人而及己的。同樣是出於對生命的熱愛,對環境的不屈讓王勃發出“老當益壯”“窮且益堅”的宣言,這種強烈的感情直接表達出來的是唐代文人的風格,表現了思想自由開放的時代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