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時期鑄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無疑叫金文或者鐘鼎文。
古人把青銅稱為吉金,用它來鑄造鐘、鼎之類的禮器、錢幣、兵器、工具和其它貴族實用器。吉金或鐘鼎就成了青銅器代稱。後人據此也根據古文字所存在的器物材質型別和文字特點,去命名考古中發現的古文字,如陶文,甲骨文,石鼓文等等。
金文也叫鐘鼎籀篆,漢武帝時被偶然發現,金文之稱早就有了。商周的青銅器是青銅文明的盛期產物,也是文字文明的重要實物載體。是承續甲骨文的第二成熟的中華古老文字,展示了中華文字演進發展的歷史過程。沒有這些先期文字,後世就無法很好地傳承歷史,民族智慧就不會開化,前人積累的科學知識也無法傳承。更不會有後代生產力的突飛猛進。
青銅可謂是人類歷史上一個劃時代的發明創造,直接終結了以彩陶文明為代表的新石器時代。因為青銅鑄造是在夏朝初年就被中華先民發明了的,殷商晚期才達到高潮,故商的金文都在晚期。
縱觀有商一代,商代青銅器的藝術特色是它精美繁複的紋飾和別具特色的族徽。上面銘鑄文字的青銅器並不算多,目前發現只有區區幾十件而已。
商晚器青銅器上的文字書體較甲骨文靈動多變,肥大波磔,更加接近於圖形文字。
而西周時期由於生產力的發展,社會財富積累到了一定程度,再加上週天子特別的崇禮。周的青銅器尤其是青銅禮器較殷商時期為更多,基本上每個封國都能鑄造青銅器。
周朝的金文較殷商時代有了長足發展,長篇銘文異軍突起,形成了固有的銘風,字數上百的非常常見。如散氏盤三百五十多字,毛公鼎近五百字。且書體精細典雅為後世篆、隸等文字開了演變遞進的先河。
金文籀篆(主要是大篆)名稱的由來,是因為周朝宣王時期的太史籀,是他規範整理了大篆文字,著有《史籀篇》行世,用以規範天下文字。當時家國大事都用這種文字刻鑄在青銅器上。這也是今天我們還能看到,讀到,研討到當年歷史事件的的原因。著名的金文青銅器的出土,更多的是在晚清以後。著名的有:商代《亞獏父丁卣》銘文共43字,《小臣方鼎》銘文22字,《亞簋》銘文16字。周朝《毛公鼎》銘文近500字,《大盂鼎》銘文291字,《史牆盤》銘文284字,《散氏盤》銘文350字,《師同鼎》銘文54字,《折觥》銘文40字等等。
商周時期鑄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無疑叫金文或者鐘鼎文。
古人把青銅稱為吉金,用它來鑄造鐘、鼎之類的禮器、錢幣、兵器、工具和其它貴族實用器。吉金或鐘鼎就成了青銅器代稱。後人據此也根據古文字所存在的器物材質型別和文字特點,去命名考古中發現的古文字,如陶文,甲骨文,石鼓文等等。
金文也叫鐘鼎籀篆,漢武帝時被偶然發現,金文之稱早就有了。商周的青銅器是青銅文明的盛期產物,也是文字文明的重要實物載體。是承續甲骨文的第二成熟的中華古老文字,展示了中華文字演進發展的歷史過程。沒有這些先期文字,後世就無法很好地傳承歷史,民族智慧就不會開化,前人積累的科學知識也無法傳承。更不會有後代生產力的突飛猛進。
青銅可謂是人類歷史上一個劃時代的發明創造,直接終結了以彩陶文明為代表的新石器時代。因為青銅鑄造是在夏朝初年就被中華先民發明了的,殷商晚期才達到高潮,故商的金文都在晚期。
縱觀有商一代,商代青銅器的藝術特色是它精美繁複的紋飾和別具特色的族徽。上面銘鑄文字的青銅器並不算多,目前發現只有區區幾十件而已。
商晚器青銅器上的文字書體較甲骨文靈動多變,肥大波磔,更加接近於圖形文字。
而西周時期由於生產力的發展,社會財富積累到了一定程度,再加上週天子特別的崇禮。周的青銅器尤其是青銅禮器較殷商時期為更多,基本上每個封國都能鑄造青銅器。
周朝的金文較殷商時代有了長足發展,長篇銘文異軍突起,形成了固有的銘風,字數上百的非常常見。如散氏盤三百五十多字,毛公鼎近五百字。且書體精細典雅為後世篆、隸等文字開了演變遞進的先河。
金文籀篆(主要是大篆)名稱的由來,是因為周朝宣王時期的太史籀,是他規範整理了大篆文字,著有《史籀篇》行世,用以規範天下文字。當時家國大事都用這種文字刻鑄在青銅器上。這也是今天我們還能看到,讀到,研討到當年歷史事件的的原因。著名的金文青銅器的出土,更多的是在晚清以後。著名的有:商代《亞獏父丁卣》銘文共43字,《小臣方鼎》銘文22字,《亞簋》銘文16字。周朝《毛公鼎》銘文近500字,《大盂鼎》銘文291字,《史牆盤》銘文284字,《散氏盤》銘文350字,《師同鼎》銘文54字,《折觥》銘文40字等等。